积极情绪功能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05 10:31:35

积极情绪功能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摘要:根据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从认知、身心理健康、人际互动等方面总结和梳理积极情绪的功能,根据各方面功能提出与之对应的学校教育整体和各具体方面的启示,以期为学校教育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积极情绪 功能 学校教育

1、引言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三大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概念、分类、功能及其与消极情绪的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积极情绪功能的研究具有更为直接的实践意义。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展-建构(Broaden-and-build)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包括智力资源、身体资源、心理资源、人际资源【1】。由此,本文将从认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互动四方面总结和梳理积极情绪的功能,并提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2、积极情绪的功能

2.1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

2.1.1扩展认知范围

Fredrickson& Branigan(2004)通过向被试呈现电影片段,分别唤起快乐、满足、害怕和愤怒四种具体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列举并记录自己想做的事,结果发现积极情绪(快乐和满足感)条件下的被试比消极(害怕和愤怒)条件和中性控制条件下的被试写出更多,中性控制条件下的被试写出的也多于消极条件下的被试。这表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扩展个体的瞬间知-行指令系统,消极情绪则窄化这些指令系统。另外,Derryberry、Tucker、Basso、Fredrickson均采用整体-局部性视觉匹配任务,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更容易选择与靶图形在整体特征上一致的图形,说明积极情绪可以使注意范围变得更广,关注整体而不是局部特征【2】。

2.1.2提高认知灵活性

Bau-mann等人研究发现,被试回忆过去的愉快或悲伤事件并以情绪词表示这种感受时,在积极情绪启动词下,个体能够克服前面的优势化反应而注意整体的视觉信息,在任务需要时也可迅速对局部信息做出反应【3】。王艳梅等在数字分类任务实验中,发现在与中性条件相比时,积极情绪因偏好新异刺激而促进任务转换【4】。Kuhl等人采用情绪词启动任务,发现积极情绪可以减少Stroop干扰,证明了积极情绪可以克服固着化反应【5】。Isen采用给被试糖果、阅读卡通书、听到成功反馈等手段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考察积极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积极情绪被试采用包含范围更广的分类方式,有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6】。反方向的研究也证实,积极情绪水平低的人认知灵活性差,Rebecca等人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低的被试要比积极情绪高的被试从一个注意点到另一个注意点的转换速度慢【7】。积极情绪还能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灵活性。Estrada【8】等以医生作被试,首先诱发被试积极情绪,接着让被试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大声报告他们的决策过程,结果与控制组相比,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做出正确诊断的速度更快、停顿也更少。

2.1.3激发认知活动的动机

Isen等设计了两个实验验证积极情绪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实验一包括有趣的无外部诱因的任务和无趣的有外部诱因的任务,实验二包括工作导向和自由导向任务。结果表明,积极情绪激发了内部动机,被试在有趣的实验任务上表现更好。在自由选择条件下,体验到较高程度积极情绪的人会选择喜欢的和有趣的任务,但不会以牺牲应做的任务为代价【9】。Cluster的研究表明,人们能够无意识地追求目标,但是对行为目标的无意识操作取决于对该目标状态的心理表征是否与积极情绪相联系。即积极情绪作为一种内部的动机因素,在无意识目标追求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10】。孟昭兰等在一项课程性质和授课水平对学生认知行为与情绪感受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即使是高考或中考课程,如果老师的讲授不能使学生感到“有趣”,他们的学习动机立即会处于减弱状态,即使不是高考或中考课程,但如果教师的讲授能使学生感到 “有趣”,他们的学习动机始终处于高昂状态,这说明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情感教学下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2.2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和体育运动的影响

2.2.1有利于预防疾病

大量的医学研究显示了积极情绪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影响。乐观的、焦虑少的成人比悲观的、焦虑的成人表现出更低的不稳定血压和更多的积极心境【11】。 Affleck等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在心脏病人第一次心脏病突发时,如果想到了生命的意义,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积极情绪中乐观的生活,则其后来心脏病发作的次数会大大降低【12】。

2.2.2提高免疫力

关于笑和幽默的研究表明,笑能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这种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是通过积极情绪的主观体验来调节的【13】。有实验表明自我报告的积极情绪预示着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的提高,因而增强了免疫功能。这些研究表明能获得和维持积极情绪的人面对生活压力时,可以通过笑和幽默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健康【14】。

2.2.3提高体育运动的成绩

许多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都有良好的作用。王智等对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情绪好是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特征,也是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形成的促进因素之一【15】。巫会朋等研究发现,运动员积极情绪的调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跨栏训练课的动作技术质量,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16】。孙立波在高校冰上课的教学实验中验证:对学生的积极情绪的调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冰上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且对学生身心健康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7】。符明秋、龚高昌认为积极情绪有益于运动技能的操作,在长时间的训练期间,积极情绪对于运动员维持高水平运动和减少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是至关重要的【18】。胡效芳采用问卷调查、测试评估等方法对积极情绪状态下体操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和动作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有利于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保持,运动员不会因动作难度的增加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19】。

2.3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一改过去对心理问题的消极防御,从积极的方面探寻积极的心理品质,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积极情绪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同时它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提高生活意义和构建心理弹性两方面。

2.3.1提高生活意义

Laura等【20】研究了积极情绪与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简单的激活积极情绪概念能提高生活意义的等级,积极情绪可能会增加个体对意义相关情境的敏感性,使个体倾向于感觉到生活是有意义的。积极情绪能够提高生活意义,而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又能激发积极情绪。Fredrickson让被试在一个月内每天都登录到一个安全的网站,报告他们在过去24小时体验到的情绪,并写下这一天最好、最差和看起来平淡的事件。实验中诱导一部分被试每天去寻找他们最好、最差和表面上平淡事件中的积极意义和长期获益。在月底,每天努力寻找积极意义的被试,比那些没有这样做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心理能量,这可以归结于每天寻找积极意义积累起来的强大积极情绪。

2.3.2构建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21】,因此心理弹性首先包括自我调节的能力。Salove的情感-行为序列模型认为积极情感会增加自我觉知,而自我觉知能提高人们的自尊水平,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22】。Dianne和Roy等的研究也表明在自我损耗后,体验积极情绪有助于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23】。

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积极情绪体验引发的注意和认知扩展有助于应对逆境,这种应对的提高又预示着将来的积极情绪,而正是这种循环的继续建构起了个体的心理弹性。Fredricskon与Thomas Joiner在相隔五周的两个时间点,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以及被称为开阔应对(broad-minded coping)概念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的个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对逆境更有弹性,其应对方式更加开阔。应对技能的增加,反过来预示着积极情绪的增加。这些发现表明积极情绪的效应不仅是即刻的,而且通过扩展思维和建构资源对将来也产生影响。

心理弹性对积极情绪的产生也有着促进作用,Michele Tugade和Fredrickson用时间紧迫演讲准备任务去诱导一个高激活的消极情绪,发现更多的弹性个体在情绪前测中,就报告出高的预先存在的积极情绪。另有研究表明【24】,有弹性的人使用幽默、创造性的探索、放松和乐观的思维作为应对的方式。这些应对策略都有着培养积极情绪的能力。重要的是,有弹性的人不仅能自己培养积极情绪去应对,而且他们也能熟练地诱导他人的积极情绪,这就为个体创造了一个支持性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长期维护。

2.4积极情绪对人际互动的作用

积极情绪对组织中人际互动的作用表现在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上,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分享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25】。Staw、Sutton、Pellod等研究发现组织中员工的积极情绪水平能够预期后来受到管理者的高评价和增加薪金,同时能够预期后来受到管理者、合作伙伴的更多社会支持【26】。在集体层面上,积极情绪使员工以积极心态参与工作,与其他员工积极互动,形成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积极情绪的表达可以通过模仿、表情反馈引起与其互动的组织成员也产生积极的情绪。组织内的领导者的积极情绪尤其具有感染性,组织内的领导者的积极情绪能够预期组织的工作绩效。另外,研究也发现诱发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助人行为。

3、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学校教育依然把智育放在首位,不仅忽视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反而引发了大量消极情绪的产生。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等方面。焦虑、恐惧、忧郁等发生在成人身上的心理问题也经常在孩子们身上出现,很多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27】在此情况下,学校教育迫切需要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和培养。

首先,应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纳入到学校教育的目标中来,并将之具体化、序列化。将一些基本的积极情绪(如愉快、兴趣等)作为所有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同时,不同的科目培养积极情绪时应各有侧重,如音乐课和美术课重点培养学生的美感,数学课着重培养理智感。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积极情绪的培养目标。

其次,在学校教育的内容上增加情绪健康教育,形式上可以结合课程和专题讲座来进行。一方面,在班会课或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给学生情绪识别与管理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不仅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疏导、转化自己的消极情绪,还要通过自我暗示、艺术表达等方法强化各种积极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为家长和教师举办关于积极情绪培养的意义与方法的讲座,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够充分重视积极情绪并且运用积极情绪的力量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再次,在教育策略上,以正面激励为主,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同时,在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体验自豪、满足、喜悦等积极情绪,在积极情绪和好成绩之间建立和加强联系,从而充分强化积极情绪的动力作用。

最后,在教育评估上,采用积极导向的评估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良好品质,重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还要注意评估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估内容的全面化,以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的积极情绪持续下去,内化为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在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积极情绪需要迫切地引入到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构建自身资源、发展完善人格、迈向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Fredrickson B L.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 J]. The Royal Society. 2004(359): 1367-1377.

[2]Fredrickosn B L. Positive emotion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ri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5, 3:1-2.

[3]Baumann N, Kuhl J. Positive affect and flexibility: Overcomingthe precedence ofglobal over local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5, 29(2): 123-134.

[4]王艳梅.郭德俊.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3): 301-306.

[5]Kuhl J, KazenM. Volitional facilitation ofdifficult intentions:Joint activation of intention memory and positive affect removes Stroop interference. Journal 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Genera, 1999, 128(3): 382~399.

[6]Isen, A.M. Positive affect[A]. T. Dalgleish&M.Power(Eds.),The handbook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C]. New Yok: Wiley.1999

[7]Rebecca C, DerrickW, Golnaz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ositive affect and attention shifting. Cognitive TherapyResearch,2004, 28 (6): 733-744.

[8]Estrada CA,1sen AM,Young ML.Positive affect facilitat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decreases anchoring in reasoning among an Behav Hum Decis Process l997;72(2)17—35

[9]Isen A M,Reeve J.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Facilitating enjoyment of play,responsible work behavior,and self-control[J]. 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5,29(4):297-325

[10]Custers R,Aarts H. Positive affect as implicit motivator:On the nonconscious operation of behavioral goal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5,89(2):129-142.

[11]Rikknen K A,Flory J D,Owens J F,Gump B B,et al.Effects of optimism,pessimism,and trait anxiety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ood during everyday lif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104-113

[12]Affleck G,Tennen H,Groog S.Casual attribution,Perceived benefits,and morbidity after a heart attack:An 8-yeas stud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7,55:29~23

[13]Mahony D L,Burroughs W J,Lippman L G,et al.Perceived attributes of health-promoting laughter:A cross-generational comparison.Journal of Psychology,2002,136:171~181

[14]Stone A A,Cox D S,Valdimarsdottir H,Neale J M,et al Secretory IgA as a measure of immune competence.Journal of Human Stress,1997,13:136~140

[15]王智.丁雪琴.赵开强.对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的调查: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 .体育科学,2007, 9: 49-53.

[16]侍勇.气质维度及其相应运动员选材中的基因筛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 23(1): 126-128.

[17]孙立波.情绪的调动对高校冰上课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J].冰雪运动, 2006, 2: 92-93

[18]韩长军.关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2(2): 121-123.

[18]胡效芳.李见营.李涛.黄莹.积极情绪对竞技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2).

[19]Laura A K,Joshua A H,Jennifer L K,et al.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experience of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90(1):79-196.

[20]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0-12-20].http:///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 下一篇:帮助高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