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把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落在实处

时间:2022-10-05 10:10:37

浅谈怎样把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落在实处

礼仪是“礼”和“仪”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礼是指特定名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仪主要表现为法度,形式,容貌,风度等。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存在。小孩子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有责任来引导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自觉的遵规守纪,做一个知礼仪懂礼仪的好孩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引导孩子们讲文明,懂礼仪呢?把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落在实处呢?

1.教育主管部门更新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需要。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放在首位的。可是在实际的教育中的,我们教师被迫把“智”放在第一位,因为上级主管部门判定一个老师的好坏以分数为准,学校考核教师以学生的考分为准,学生的考分决定了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有多少。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显示,生存乃人的第一需要。学生的考分低了,教师的绩效工资低了,自然生存的质量也就低了。试问,哪位教师敢不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重视了孩子的学习自然就忽略了孩子的品行教育,忽略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

韩愈在《师说》里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被提到了首位,可见道德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把学生培养为有道德的人,那自己首先就得为孩子做一个道德榜样。有的老师因为学生的考分高,所以名气也高,被大家冠名为“好老师”。他们抓住了这个有利的契机,大规模的收费补课,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去他那里补课,所以把孩子调到最后一排去,把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权利也剥夺了。作为一名传道者,自己都没有做好表率,又怎么能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呢?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首先这个老师一定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与人为善,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对“好老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引导老师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因此,更新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2.学校更新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等“头衔”来表现对好孩子们的一种肯定。其实这些获奖的孩子都只是成绩好罢了。难到说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有的班级的“三好学生”自认为成绩好就专门欺负那些成绩比他们差的同学,有的“优秀少先队员”在和小伙伴闹矛盾时满口的脏话,有的“优秀班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班级里拉帮结派。马加爵也是“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难道说马加爵事件不足以向我们证明我们应该更新过去那种以分数来判定一个孩子好坏的评价标准吗?

怎样的孩子才算上是一个好孩子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把讲文明懂礼仪放在评价标准的第一位。如果每个孩子都讲文明懂礼仪了,孩子们之间也就都和睦相处了,又哪里会有马加爵事件这个悲剧的发生呢?

3.家长更新“好孩子”的评价标准

由于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家长也把考分作为评价自己孩子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的成绩好了,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自己就省心了。可事实上未必如此,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将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不懂得心疼父母,在校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参加工作后抗搓能力差。

前几天我们县的一个小区里有个13岁的孩子从楼上跳下来自杀身亡。原因就是她给妈妈要200元钱去看电影《小时代2》,妈妈没有答应。这个孩子是实验班的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孩子。正是花季的年龄却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的父母何以承受中年丧子的苦痛啊?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只要有“讲文明懂礼仪”这个前提,孩子就学会了如何去做人和怎样去做事。相信无论干哪行都会干得一样精彩的。因此,我们家长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在平时的生活中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只有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他才可能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都是好孩子。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动,首先必须改变他的观点,只有在一个正确的观念指引下,我们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所以要想把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落在实处,我们必须先更新我们的理念,更新我们的评价标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上一篇:关于中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县级更好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