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几点感想

时间:2022-10-05 09:21:41

德育教育的几点感想

摘要: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对教师的职能、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及学习中必须的知识,又要点拨其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几点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8-01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1.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2.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只有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德育的共进。教师的人格形象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和德育发展。

听其言,观其行。要拨动人的心弦,教师必先自身心灵纯洁,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人、感染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做"得好,说才有份量;"行"得正,"言"才有感召力。中国古语云,"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行不一,说得再动听也得不到共鸣。学生一旦怀疑到教师的道德品行,那这位教师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一位教师面对的最糟糕的情况也莫过于此。

因此,教师的榜样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品性中的言行一致的一面,也等于在行为方式上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如果教师本人是学生主要模仿的道德典范,那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历史和文学人物也就容易成为模仿的对象。

3.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德育教学要注重认识,更要注重情感;要注重外部输入,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道德教学要从单一、枯燥的封闭式、注入式转变为交流讨论、情景模拟、创设情境、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学生在道德教学上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双向互动式的德育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更加自由的道德发展空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感受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对具体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演示,也可用教学挂图、实物或模拟实物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寓行为规范于课堂游戏、角色表演、情景模拟等生动的形式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激起小学生心中的道德求知欲。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很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为人处事态度对学生的一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情感教育就很难进行。教师要以温馨的爱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当今很多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不愿和家长交流、勾通,甚至顶撞家长。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亲身体验告诉学生们父母的伟大,而我们应当孝敬父母,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我行我素的习惯,不尊敬老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人生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来默默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且进行学习。

4.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育者应善于并勇于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树立学科教学活动是实施学科德育主渠道的观念。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朗读训练、作品的分析讲解、作文的写作指导都是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在基本运动、游戏、比赛等形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提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展示的机会

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加以强化,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行为主人,让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班级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成功与喜悦。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委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浓缩,可通过自荐的形式让每位学生参与班干部的竞选,让学生体验到靠自我努力强化主体意识获得的超越自我的进步,将自我管理的体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

6.加强家校合作、共促德育发展

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会,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解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各自的家庭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只有家校合作、家校携手,才能营造育人的广阔天空。

总之,德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德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渗透德育的领域也是宽阔的,重要的是,教育者要用心去观察,潜心去挖掘,精心去设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形式不一定要隆重,但一定要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做起,做到"润物细无声"。

作者简介:

赵凌寒;本科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品德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到到教育理论网。

上一篇:合力打赢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 下一篇:白芷秋播把握五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