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5 08:38:5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4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急性乳腺炎均给静脉用药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口服蒲花消痈汤,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8.3%总有效率9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西结合;蒲花消痈汤;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w,发病原因主要是: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2012年48例均为笔者所在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平均年龄(25±1.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6±1.2)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符合第七版外科学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发展,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部分患者一般起初呈蜂窝织炎样,数天后可形成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向外溃破,深部脓肿还可穿过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

1.3方法 对照组静脉用药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予以青霉素皮试阴性后,青霉素400万单位静滴2次/d,青霉素过敏者用乳糖红霉素1.0g静滴1次/d。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并发乳瘘嘱患侧停止哺乳,并加用乙烯雌酚1~2mg口服,3次/d,共2~3d至乳汁分泌停止为止。脓肿形成后原治疗基础上予以做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蒲花消痈汤基本方(蒲公英30g金银花10g漏芦10g赤芍10g连翘10g瓜蒌10g当归10g牛蒡子9g) 1剂/d以1w为1疗程,高热者加生石膏30g(打碎)知母12g,酿脓者加黄芪15g皂刺8g,产后不哺乳及过后乳汁臃肿者加生山楂30g生麦芽 30g。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1.5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无明显不适症状,无红肿热痛,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好转:红肿疼痛等症状减轻,体温较前下降,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较前下降; 无效:红肿热痛无减轻形成脓肿,需行脓肿切开引流配合大剂量抗生素等治疗。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祖国医学"乳痈"范畴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祖国医学认识较早,临床分类可分为外吹乳痈、内吹乳痈和非哺乳期乳痈,外吹乳痈是指产后或哺乳期所患,发病率最高,内吹乳痈是妇女怀孕期所得,非哺乳期乳痈是老年妇女或非哺乳期妇女生的乳病,临床上较少见[2]。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乳汁淤积及肝胃郁热而引起。因破损,畸形和内陷,哺乳时疼痛影响充分哺乳或乳汁多而哺乳少或小儿口中热毒之气熏蒸,或因毒邪外袭均可使乳汁瘀滞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产后多虚多淤,情志不畅常致肝气不舒而失于疏泄,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循阳明经上行,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结于而成乳痈[3]。一般发病后患乳肿痛、火热、全身寒热、头痛身疼,西医治疗主要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早期蜂窝织炎表现时不宜手术,后期形成脓肿常需要切开引流配合大量抗生素,但患者单纯使用抗生素效果不满意,可能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逐年上升,基层医院大多缺少药敏试验的条件。蒲花消痈汤以蒲公英、金银花为君药,臣以瓜蒌、赤芍、连翘、牛蒡子、当归、漏芦为佐药,清热解毒的同时补血疏肝,针对产后多虚多淤的特点清中存补,扶助正气,辅以助肝舒泄,但柴胡用量应适当以免伤及阴血正气。经治疗1w患者疗效满意,总有效率100%,适合临床推广,尤其是基层无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等检查,产后妇女应加强卫生,保持清洁,及时排空乳汁,尽量减少乳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305-306.

[2]赵尚华.中医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25-127.

[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治疗大全[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308-310.

上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下一篇:烧伤科病区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