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05 06:34:51

教学中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对策

摘 要:高等教育应把大学生个性发展放在核心地位,并要把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个性得以弘扬,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倡民主,彰显学生个性,统筹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外,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组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展现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使其在广阔的天地开出更灿烂的花朵。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教学;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22岁的学生刘路因攻克了国际数学难题被中南大学破格提拔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按照正常的晋升正教授职称的“路径”,国内正教授级别的学者几乎都在40岁左右,而22岁的刘路用一篇论文,缩短了20年的时间距离,因“破格”太威猛而成为新闻人物,也有人质疑,此举“破格提拔”有点草率。

而我认为: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情,在职场上时有发生,并不稀奇。关键的是,要通过这种“曲线”提拔去进行职场思考。揭开刘路事件的面纱不难发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个性发展,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掘,探索欲望得到激活与满足,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弘扬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田沃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的根本。作为承担育人摇篮的高等院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呵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大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的明确目的,并将其实实在在地贯穿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中。因此,教师要确立新观念、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各高等院校应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1. 共建民主课堂,倡导质疑。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学名著《爱弥儿》中强调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传授。他说:“问题在于不是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教师的作用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尝试获得知识。所以,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尤其重要。传统教育理念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氛围进行课堂管理。例如:教师可以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开展讨论、辩论、调查等方式教学,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求知火花、唤醒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平台。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是不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畅所欲言,允许作业、课堂提问存在不同见解和答案。在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适度给予激励性评价。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有创造性见解的同学要大加赞扬,对学习有进步同学给予鼓励,对思维发生障碍的同学给予启发,富有激励和感染力的评价会使学生信心十足,鞭策不断。

2.彰显个性,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让教学过程富有自己的个性风格,但更要遵循教学规律,有效地、创造性地让大学生的个性自由驰骋。具体说来应做到:

(1)把握差异。人的先天素质决定了人的智力趋向和能力趋向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丰富,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脾胃,使其个性得到各具风采的发展。首先教师应摸清学生的基础,摸清学生原有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水平;其次教师要寻找差异,找出大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长,分析学生的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以确定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核心在于发现兴趣,倡导乐学,引导学生扬所长,避所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学孔子启发学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到“乐之”。具体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问题的提出和练习的设计要难易适中,允许不同答案,不同见解存在,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才有新意;二是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给每一个同学表现的机会,挖掘潜能,使其各有所得,使个性得以发挥。三是要创建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的需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目标的选择定位上,要结合所学专业,按“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具备扎实而有用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获得新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发展前沿,能了解科技发展新趋势,掌握未来变化规律。还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的调整和学习制度的改变,缩短学时,减轻课堂教学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譬喻我们可以将春秋两个学期为课堂理论教学时期,冬夏季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选修课上,要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们在依托一个专业的基础上,跨院、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选课,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兴趣,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多院校联合培养,充分利用各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良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

加强实践环节。工学结合环节可以打破传统单调而封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能力与创造力薄弱、学生普遍和社会联系少的缺点,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技术型转化。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进一步开发校企合作等为学生提高自己适应新型社会的需求。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从课程整合、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课程设置模块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质量评价社会化等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三、以“个性发展”为目标,开展促进个性发展的课外探究型活动

丰富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大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课堂上的所学进行运用、补充、完善和检验,让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中得到发现和培育。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科学探究性活动,可以是社会采访调查活动,可以是才艺展示活动。

但探究性活动的宗旨是引导大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时间和环境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轻松活泼快乐的探究式体验活动,引导大家一起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完成体验。活动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启发他们学会学习、勤于动脑、善于质疑、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钻研探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探究性活动的形式可采用小课题形式,这样就使得活动更具挑战性、自主性、开放性,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可以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试验研究,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写成探究性论文。探究性实践活动,促进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大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锻炼了写作能力,使书本知识得以升华,兴趣得以培养,创造性学习方法得以养成,其个性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更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必须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对大学生个性发展而言,更需要二者形成合力,发挥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将促进新型的、多元的教学方式的建立,滋养大学生的个性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李国莉.试论教学中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J].职业时空,2008(8).

[2] 王碧波.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6(2).

[3] 刘国银.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

李振美自主—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

上一篇: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与... 下一篇:民办高校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