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预防

时间:2022-10-05 05:35:06

农村初中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预防

近年来,农村初中学生中不良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吸烟、酗酒、早恋、沉迷网络、暴力倾向、挥霍并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良的家庭影响则使孩子形成不良品行。不良家庭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家庭中父母思想不健康,法制观念淡薄,自身具有不良品行,家风不正。家庭成员中某些不良恶习或违法乱纪行为对孩子从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潮,一些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儿童往往被委托给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属监护。这些监护人有的由于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孩子根本不听他们的话;有的因为忙根本就管不过来;有的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几次麻烦,便放弃管理。事实上这种委托监护往往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学校教育失误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品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由于社会主要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这就必然导致学校以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成绩看作硬指标而被重视,把学生品德表现看作软指标往往被忽视,形成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一部分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成绩不优秀,上不了重点高中,品德表现再好又能怎样,从而放松品德修养,就容易沾染不良习气,形成不良品行。二是学校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一些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中涉及安全的问题反应非常敏感,一旦发现问题,便积极解决;对不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往往反应比较迟钝,因为现在许多学生比较脆弱,家长对学生比较袒护,教师总怕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引发节外生枝的安全问题而招来麻烦,所以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瞻前顾后,这都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品行的矫正。

三、社会不良诱惑

青少年是生活、成长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不良诱惑对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社会不良诱惑主要表现有:一是绝大多数营业性网吧经营者利欲熏心,通宵达旦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二是部分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销售量,为了迎合部分观众、读者的不良欣赏兴趣,其内容格调低俗,严重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另外,从学生自身讲,中学生身心尚不成熟,追求自我独立意识强,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缺乏,判断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道德和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也是不良品行形成的重要原因。

根据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预防矫正。

一是学校应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学生如何成为“四有”公民为中心,以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其不良品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克服德育软指标的偏见。

二是提倡教师大胆管理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大胆管理,一般是不会导致安全事故的;相反,瞻前顾后,不敢管理,是肯定会导致学生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频频发生的。

三是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学校应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现代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与家长沟通,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教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成默契。建议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从孩子成长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在法定监护人――父母中留一人在家搞生产,监护子女学习成长,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四是社会各界都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政府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

农村初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学生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预防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就能收到实效。

上一篇: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推进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