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5 05:21:31

浅谈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在桥梁工程中,高标号混凝土的应用推动了桥梁设计理念的提升;大跨径、整体性桥梁在设计中被大量采用,同时也提出了高标号混凝土在配制、施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课题。本文即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高标号混凝土;C60;原材料;配合比;浇筑

一、工程概况

根据图纸设计,大桥主梁采用C60混凝土。结合实际情况和工艺特点,坚持不采用特殊原材料、不改变常规施工工艺的原则,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最优。大桥主梁为现浇梁,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浇筑,我项目配合比中加入矿粉后,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为混凝土工程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水泥

配制高标号混凝土所选用水泥应为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二)粗骨料

设计有特殊要求除外,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C60以上级别的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的规定。

(三)细骨料

高标号混凝土设计中所用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他指标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的规定。

(四)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标。

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

(五)掺合料

配制高强混凝土时最好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

(六)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三、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一)高强混凝土配制的一些额外规定

1、基准配合比中的配合比,可根据现场试验资料选取。

2、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用水量除设计特殊规定为干硬性混凝土,否则按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进行考虑。

4、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5、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6、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一经确定,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二)高强混凝土配制

1、配合比设计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C60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配置。

(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取低限值,有效减少水化热,减少收缩;

(2)合理掺入的优质粉煤灰、矿粉,以延缓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提高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

(3)采用复合搞笑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在保持通常塌落度情况下,降低水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配合比比对

名称 水泥 砂 碎石 水 外加剂 粉煤灰 矿粉

秦淮新河大桥项目 每方用量(Kg) 388 663 1068 153 7.14 71 51

其他项目 每方用量(Kg) 440 590 1145 165 8.25 110 /

材料规格简介:

(1)水泥采用P・Ⅱ52.5水泥。

(2)砂采用含泥量<0.5%的天然砂,细度模数为2.3,表观密度为2650Kg/m3,堆积密度为1430 Kg/m3。

(3)碎石采用表观密度为2700 Kg/m3级配良好的花岗岩碎石。

(4)外加剂采用聚铃酸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6%。

(5)粉煤灰采用一级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为14%。

(6)磨细矿渣粉采用一级矿粉,取代水泥率为10%。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二)混凝土运输

高强混凝土有其特殊的性能,在运输及卸料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混凝土运输车罐体停止不转的现象,否则易导致混凝土分层,不利于泵送。高强混凝土流动性强、黏聚性好,要保证连续泵送,必要时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连续性。泵送管路的水平管段长度应大于 15m ,输送管路应充分固定,且不应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施工前做好充分的人员及物质准备,以保证连续不间断地浇筑混凝土。

(三)混凝土浇筑

1、验收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由质检员及混凝土责任工程师首先进行验收,试验员检测坍落度。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地点后,必须将罐快速反转两周后再进行浇筑,以防混凝土离析。

2、浇筑

第一步浇筑高度应控制在 300mm ~400mm 高度范围,应及时进行振捣,以避免拆模后墙柱根部出现漏振等混凝土质量通病,以后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 450mm。布料时应采用5m橡胶软管,使混凝土缓慢流人墙、柱内。浇筑应连续

作业,尽量控制浇筑速度,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振捣

混凝土采用 H Z―50 型插人式振捣棒振捣,结点部位空隙较小处,可采用 Z6X ―30 型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且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要插人下一层 50mm 左右。

4、施工难点控制

(1)混凝土养护

C 60 混凝土为富浆混凝土,在后期的硬化过程中,收缩变形比较大,特别是地下室连续墙,如果养护不到位,更容易出现裂纹现象,这对养护措施提出了

更严格的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尽量晚拆模,可以把对拉螺杆松开,模板上口撬开与混凝土留不大于 3cm 的缝隙,沿墙壁布置喷淋管进行浇水养护,保证养护水不间断。喷淋养护 7d 后拆除墙壁模板,立即悬挂棉毡,并浇水湿润,喷

淋养护不间断进行 14d。在柱子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采用塑料薄膜整体密闭包住,且进行浇水养护,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 14d。

(2)预防顶部浮浆开裂

现场浇筑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浇高法与投放石子法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墙柱顶部混凝土开裂,在混凝土浇筑至顶面振捣密实后立即将多余部分浮浆刮掉,直到露出大量石子,然后重新浇筑至顶面,振捣密实。若仍有部分浮浆,再立即从柱头、墙顶部位投放从混凝土搅拌站拉来的与本混凝土相同石子,边投放边振捣,直到浮浆部位达到原混凝土标准。

结语

综上,在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是保证强度的先决条件,配合比是重要基础,施工过程控制是有效保证。只有严格控制每个过程的工作质量,才能有效的保证高标号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

参考文献

[1]汪永剑. 混凝土配合比初步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J]. 东北水利水电. 2008(01)

[2]于虹.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山西建筑. 2008(15)

[3]李忠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标准差取值管理的意义[J]. 建筑设计管理. 2009(04)

上一篇:对电厂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