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5 03:17:48

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摘要】: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生命,首先是一个生命体,都是活生生的人。既是活的,就会有生命流,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从生命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回归到最为朴素的“人本”,关注生命发展,使孩童展现其生命的原生态,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真正的理论反思和超越点,也是我们为人师者应该铭记的一条教育真理。

【关键词】:“新”课堂?? ?生命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今天的课我学得真快乐……”

从夸美纽斯为人类创造“课堂”这个概念时起,孩子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这个生机勃勃的复杂系统里,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若干个“四十几”里从容应对,并且使这“四十几”平方米的课堂空间里萌发生命的活力,使这“四十几”分钟的时间跨度延长至无限远,使这“四十几”位学生放飞理想的翅膀,从而达到“树人”的效果呢?我们教师要从改造课堂做起,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激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熊熊之火。

一句话,我们要使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大熊猫的故乡》这篇课文中,对于卧龙山区环境的苍绿幽静的描写,语句非常优美,但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文字背后所展现的秀丽风景,反而因为这段话中一些词语难以理解,几次读了之后,学生读书的热情减退了。此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卧龙山区的风光片,课文中的涓涓流水、苍苍翠竹、缕缕白云……一下子逼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一双双眼睛盯着屏幕不放,在学生精神振奋的时刻,我又抓紧时机说:“这么好的风光片,可惜,没有解说词,你能给它配上解说词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今天与昨天不一样……”

每天,我都给我的学生这样的要求:在语文课中,每人至少要发一次言,争取当众读一次书的机会,有自己的收获或发现并向老师汇报。是啊,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做人,因此,每一天,每一课都要让学生有一点收获,一点反思,一点感悟,一点得以更加兴旺的“探索、创新”之火,这样一点复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积硅步足以致千里,关键要保证学生昨天、今天、明天不一样,,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会今天新于昨天,明天新于今天,一天更比一天好。

要达到这样的境地,教师要敢于放手:

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赛读……“这段话你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老师和你一起读!”“说说你的看法吧。”……课堂上的老师的微笑永远不能“老”,老师的权利永远最“小”——老师只是一个引领入门的人、点拨入法的人以及亲切和蔼的长者。教师要做的只是科学地设计阅读教学过程,透视氛围,凸现教材的“吸引点”,点燃教材内含的“着火点”。课堂上,教师若能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哭真笑,敢爱敢恨,语文课就上出了味儿。

问,让学生自己提。学生有学生的想法,他们的疑问最可贵。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袋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不管多么荒谬可笑,不管多么肤浅幼稚,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在教《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时,学生提出了“人造卫星会不会掉下来?”“怎么造出来的?”“星星是软的还是硬的”等一系列与课文无关的问题。所以,当孩子希望拿星星当发卡的时候,请别责骂他,他是那么纯真,无邪,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也许就是这样成长的!

我们要让孩子在课堂上举起发现和创造的“火炬”: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三、“我喜欢语文学习……”

情字当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要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大自然的语言》时,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网络型”的语文课堂。这是我们班级小朋友第一次在电脑室上语文课。首先,老师点击自制课件“大自然图片”(动画出现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春天百花盛开、夏天荷花争艳……),情景导入,激情铺垫,这美好一下子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深深吸引学生去探究大自然的奥妙。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大自然的其他现象,并结合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模仿诗歌中的形式写一首小诗,学生利用网络功能,在资料库中或英特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将查询到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中有仿,有创,创中有仿,仿中有创,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我还大胆地让孩子在学校的论坛上交流自己的看法与学习心得,同学们你说我说,你写我写,在老师亲切的鼓励下,俨然一个“大人”——成长的感觉,每个孩子都在热切地盼望!

“我要学的太多太多……”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

1、让孩子汲取精神的食粮。“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犹如高尔基所说:“书读得越多,就使我与世界更接近”,某种意义上说,“书,即生活。”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把这样的“金钥匙”:

以教材为起点,让孩子多读书,多看优秀影片、电视剧,让孩子走向生活。学习《江姐》,让孩子去看《红岩》,看电影《江姐》,听革命歌曲《红梅赞》……学习《景阳岗》,让孩子去看《水浒》,看电影,唱歌曲《好汉歌》……让学生在听、看、读,“多方位”地感知,加深,积淀,让学生徜徉其中,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立体式”的学习中的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

2、让孩子走向生活的海洋。“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被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识字教学的:她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认识的字,当做“钱”一样地投进专门的“储蓄罐”,定期比一比谁的“钱”最多,谁就是“大富翁”;她让学生把搜集来的生活中认识的字(有从报纸上剪的,有从商标上找的,有从电视中看的……)分门别类的办了一家“识字报社”,定期出版《商标报》、《简报》、《杂报》……这样还不算,她让主编们上讲台教读,还说要永久地珍藏——好了,孩子到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一下子高啦:当小富翁,被老师珍藏,多光彩,多有趣的一件事情啊——所以,那位老师的学生个个都是识字大王,阅读能力比平行班级高了许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培养“娇花嫩草”的小小温室,而是整个的大语文环境。教材,不再是闭合的书页,要把语文打开。语文,要大些,再大些。

参考文献

[1]王崧舟《审视“语文”》,《语文教学通讯》

[2]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

上一篇:Inventor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放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