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5 01:05:46

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物制剂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摘要]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领域的能力。我们根据药物制剂职业岗位(群)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引入职业能力培养,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重视工作过程的同时,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工作过程;教学设计;关键能力;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96-0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适应时展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职业专门能力、关键能力和素养,才能达到工作任务的预期目标。

药物制剂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增加了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实践难度,学生缺乏职业情境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缺少职业的行动过程,造成择业时信心不足等困难。因此,在药物制剂实训中,我们有针对性的运用两种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考虑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串行,但对于具体的职业岗位针对性高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缺乏对实际的多个职业过程的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活动顺序组合,使得学生心理顺序与自然行动顺序不完全一致,导致学与用之间的脱节,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反背[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进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使学生心理顺序与自然行动顺序一致,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1 明确课程定位――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实现与职业岗位(群)对接

首先要对行业企业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其次要对岗位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岗位及其需求进行预测,对新岗位从业人员要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2]。

课程组教师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结果统计,职业岗位群调查结果,对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解构整合课程及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药物制剂实训》重点教学内容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工作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由工作任务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而教学活动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3]。

根据药物制剂工作特点,以剂型制备工艺流程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根据工作过程,即任务的前期准备、任务的实施、产品的检验与评价,完成布置任务建立小组查阅资料讨论形成方案实施任务教师指导的教学过程,实现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2.1 专项技能实训采用“原理+工艺流程+专项技能操作”的方式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采用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学。学生需要自己制订方案(制备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自主学习,要收集大量信息,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其实践过程也是评价过程。

1.2.2 综合实训课采用典型工作任务组合的方式通过单项任务驱动的实践技能实训,过渡到综合性任务驱动的实践技能实训,最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我们根据药厂生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组合型实训项目。在固体制剂生产中,以片剂为例,生产片剂是一个典型的总工作任务,按工艺流程可分解为若干单项工作任务,如粉碎单元、过筛单元等,每一个单元都是独立的子任务。子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操作,过渡到综合性的工作任务驱动的技能实训,最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见表2。

2 运用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创新学习、交流合作等,是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同时穿插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得到提高。其全面的关键能力教学设计见表3。

表3 药物制剂实训课程关键能力教学设计

药物制剂实训课程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探索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教学,达到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学生除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以外,还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5]三个方面,其中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最为突出。

中药片剂制备基本上涵盖了固体制剂、浸出制剂的知识点,把药材提取、制粒、压片到质量检查等内容重新整合与设计,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影响因素,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确定药材提取、制剂、质量检查的方法。以实训中健胃消食片的制备为例,总工作任务是由一系列子任务组成,如粉碎、混合等,包括前期准备、实训过程和结果(产品)检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上述两种模式,任务驱动模式中的任务设置、查阅资料、小组讨论、阐述讨论方案是任务实施的准备阶段,方案实施是实训操作过程,片剂的质量检查是产品检验过程。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以实现其教学目标,即达到相应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最终通过工作过程实施完成预期的任务,使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3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思考

3.1 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者,除了具备超前的理念、较高的素质、能力外,还需要是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转换过程中,实现多种知识的积累与相应能力的提高。

3.2 学生方面

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核心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从根本做起。作为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经验,了解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从而达到学习与工作过程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是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的,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学生是否达到从事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理论水平为评价标准[6]。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并以此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可使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任务驱动,教学主线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避免传统教学的缺陷,培养学生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涵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素质和知识体系,有效地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搭建教学与岗位之间的立交桥,从而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贲礼进,王正高,孙美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99-101.

[2]瞿凡.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29-131.

[3]李玲.工程成本会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96.

[4]王秋香.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4-15.

[5]褚善东.职业技术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问题[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1):59-60.

[6]孙慧平,余丽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2(36):27-30.

(收稿日期:2010-09-01)

上一篇: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下一篇:PBL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