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 开启高中生物高效作业的钥匙

时间:2022-10-05 12:48:06

多元化 开启高中生物高效作业的钥匙

洪琦

[导读] 教材中某些思考题是生活化作业的重要来源,这类题是理论联系生活的桥梁和枢纽。

刘洪琦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城西分校 222200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那种传统的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桌上。鉴于此,教师应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尊重学生多样化经验和个性知识获取与生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多元化作业,体现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上,而不仅仅是“作业”,否则,学生只是学会了知识的记忆,只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通过多元化作业不断激发多方面的感知和体验,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

一、纸质化作业

这类作业是我们日常教学经常采用的,包括随堂练习、单元练习、单元自我检测、模块练习、模块终结性测验、寒暑假作业及诊断性测验等。这些作业来源于教材中现成作业的改编或根据新情境材料命制。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或者选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开阔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生活化作业

教材中某些思考题是生活化作业的重要来源,这类题是理论联系生活的桥梁和枢纽。例如必修一“酶的特性”一节中旁栏思考题:“酶为什么这么娇气?”可以将这个问题设计在学案中,让学生谈谈发烧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发烧,人体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旦发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学生马上想到发烧使新陈代谢混乱,而新陈代谢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发烧影响了酶的活性。再如必修三“其他植物激素”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可改编成:“在一箱未成熟的柿子中放入几个成熟的梨,结果这箱柿子很快成熟了,这是为什么?”教师可通过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获取资料,然后完成作业。

三、可操作的作业

例如,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一节“问题探讨”,教材提供的是经典的漏斗式渗透装置。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重新设计实验,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作了如下的设计:用鸡蛋“卵壳膜”(一端1/3卵壳面经过盐酸处理后露出卵壳膜,另一头敲出一个约1-1.5cm2的孔,能向内倒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尝试实验。当学生惊喜地看到漏斗液面在上升,看到蔗糖溶液从卵壳边缘流出时,问题就自然产生了:烧杯内的水为什么会进入漏斗(卵壳内)呢?亲身经历实验后学生对渗透作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渗透作用发生条件的理解完全是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四、阅读类作业

1、阅读教材。作业的布置应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体现在学案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对教科书进行精读。精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核心概念、原理的阅读。例如,必修一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一段文字,阅读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能够独立复制、独立转录和翻译吗?有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和成分吗?试想一下,合成的蛋白质种类能满足它们自身的需要吗?最后得出结论:它们叫半自主性细胞器。②相近知识对比阅读。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相近知识进行对比阅读,有利于提高识记、理解能力,例如dna和rn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相近知识。

2、阅读笔记。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随堂笔记、摘抄笔记、批语笔记(在教材空白处记下对原文的理解)、观察笔记、听报告笔记等等。

五、学术性作业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通过让学生亲身操作、参与研究,直接体验生物科学探索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体验方法。教材中有很多作业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掌握,常见的有三种类型:①追循科学家科学发现、发明的步伐,体验科学实验研究。如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的技能训练与拓展题,教学时以研究性学习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这类实验虽然科学家均已做过,但学生通过此过程激发了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分析结果的能力。②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课题,指导学生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科学试验,通常布置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实施实验研究。如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的拓展题与“科学·技术·社会”部分,将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检索法等多种方法对人工胰岛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以及糖尿病、兴奋剂等专题进行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汇报,让他们交流各自研究的过程、体会、结果,并相互评价,丰富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经验。③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布置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如学习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我市马陵河污染的原因及提出治理方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观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多元化的作业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长期以来的考试评价(纸质作业)能够对学生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作业则难以用此评价体系来衡量。如实地考察、口述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等,这些作业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和知识,而这些能力往往不易透过纸笔考试反映出来。因此如何处理好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关系是当前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当代青年女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从培养科学素养的视角解读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