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10-05 12:31:52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摘要]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文章在阐述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同时,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并就此对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某一区域上的集聚和成长,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迈克尔・波特Porter,1998)。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结构包括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企业群和相关支撑体系,其中纵向联系企业群包括上游和下游企业群。上游企业群为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的供应商,下游企业群则是为这些产品提供运输、销售及信息反馈等服务的销售商,横向联系企业群是市场上竞争品、互补品和各种副产品的生产商,相关支撑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金融保险及其他第三产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相关人才培养、产品技术研发机构。这些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企业群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一个交错型价值链网络。

产业集群之所以对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是由于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地域的集中性。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条件,正是地理上的集中性使人们观察到了集群现象。第二,自组织性。产业集群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中各个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和其他部分的关系存在的。产业集群整体与部分之间除了存在着对立外,还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第三,生产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在一个或多个产业方面是专业化的,它们通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磁铁般地吸引人才和其他生产要素。同时,大量专业化、组织灵活的众多企业集聚于一地,形成了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机制。特别是金融、市场营销、知识中介、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技术转让等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尤为重要。第四,产业的链条化。产业链条化是指产业价值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拉长。由于产业集群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集聚发展而形成,因此,逐步形成一条更长更粗的产业链条。第五,集群式创新。集群式创新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和组织,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接近,产生创新聚集,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第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表现出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表现为资源获取优势、市场效率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和市场扩张优势。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分析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这种企业间组织的新形式,既能体现经营柔性,又能体现规模经济性,从而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生产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产业组织中,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企业虽然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但又容易形成大企业病,危害社会福利。产业集群由各种大小不一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企业系统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对群外企业而言,集群是一个整体,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垄断能力;但群内企业却是相互独立的非正式联盟。因而,集群拥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克服了垄断市场结构中损害社会福利的弊端,实现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互补,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盈利能力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2.集群内企业可获得长远的规模经济效应

群内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一地,使区域内实现了规模生产,企业之间高度分工协作,使整体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提高,市场需求增大,交易能力增强,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了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可能降低价格,节约运费等;群内企业也易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本的大量供给;企业间创新技术和知识的外溢,使企业的创新成本降低。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优势选择产品差异化战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使群内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的规模经济效应,而集群外企业则没有这种优势。

3.集群内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分工协作,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集群成员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的物质和信息流的转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内企业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即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降低企业不必要的劳动力成本支出。此外,集群内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4.集群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

技术创新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集群通过在区域内营造企业网络关系,一方面加强了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一种整体的创新与激励环境。

三、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在产业集群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政府以现有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而不是刻意去创造产业集群。第二,在区域品牌这个公共物品的建设上,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同时要培育区域文化。第三,政府要促进建立集群内企业的供应联系。第四,帮助建立集群内部企业的学习链,加快知识在集群内的扩散,促进整个集群的升级。第五,防止集群化过程中的不正当或过度的市场竞争,不断洞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出现衰退迹象时,积极引导企业的转型。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民间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日益起着重要作用。它以民间形式广泛同各种经济组织发生联系,开展交往活动,按照企业间的共同利益协调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意图推行行业协调与管理。通过建立行业协会,一方面使集群内各企业真正实现内抓质量,外树形像,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很多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也不好管的事情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去做,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

社会化服务系统在服务内容上包括(新企业的)孵化、生产、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在组织结构上包括政府、行业、跨行业的专门服务系统以及多家企业的联营或协作形式;改变过去各中介服务机构各自为政、独立行事的状况,对各机构进行分工与协作,发挥其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根据各产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及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服务重点。如在集群形成之初,重点是培育孵化新企业,培训企业家,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投资分析,而在发展阶段则应为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4.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加强合作

第一,加强专业化与分工。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集群能否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专业化与分工的加强有利于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第二,防止出现过度竞争。集群化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企业的集聚使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生存困难的企业可能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低质量低价格经营、偷税漏税等。最终导致整个企业集群的毁灭。第三,加强区域品牌培育的合作。区域品牌的培育过程不仅是政府的事,更重要的是要靠区域内企业间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才有可能打造区域品牌。第四,加强企业产业集群组织结构的变革和优化。从目前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来看,集团化作为一种更为直接紧密的联合形式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魏守华赵雅沁:企业群的概念、意义与理论解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3)

[2]盖文启朱华晟:产业柔性集聚及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3]顾强:中国产业集群[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上一篇:海湾大桥对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四川省新能源发展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