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完善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模式

时间:2022-10-04 11:45:35

浅谈如何提高完善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模式

摘要: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模式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一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模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班主任 完善途径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我国自清华大学于1953年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行和推广,在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专业思想引导等方面一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辅导员班主任模式也开始凸显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配备数量严重不足

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前,辅导员与学生数量比约为1:100。扩招以后,大学教育逐渐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而大学在编辅导员数量相对增长缓慢。据有关学者调查,专兼职辅导员与学生数量比在1:200标准配置以内的仅占33.8%,超过标准配置的高校占了66%,其中,较大规模超过标准配置的约占31%,严重超过标准配置的达10%以上;在以专职辅导员管理为主体的院校中,超过1:500配置的约为4.25%。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严重短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2.班主任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班主任一般都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往往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很难有精力了解掌握本班学生情况,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等其他方面的指导。近年由于扩招,学生数量激增,有些兼职班主任教学任务更为繁重,矛盾更加突出。另外,由于班主任工作业绩没有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一项指标来进行考察,整个班主任工作考评、奖惩体系不完善,造成班主任总体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3.辅导员工作强度大、缺乏身份认同感

专业老师兼任班主任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大量存在,使辅导员往往不自觉地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与责任承担者,班主任头衔空置、职务悬空,造成“辅导员忙得晕头转向,班主任却无所事事”的现象。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又往往重视教学与科研,忽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时候把他们当做行政管理干部,有时候把他们当做工勤人员,工作要求过于简单化,要么是维护学生安全稳定的第三梯队,保证学生不出事就行;要么是学生的“家长”、“保姆”,什么事情都与其挂钩。

4.缺乏系统学习与培训,理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骨干力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与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与工作水平。但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辅导员仅参加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工作后又疲于应付各种学生事务,无暇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再加上选聘的很多辅导员班主任不具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因此,现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政治理论素养普遍偏低。

二、高校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模式的主要途径

1.增加辅导员配备数量,优化队伍结构

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工作,要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的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1:200的标准,做好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工作,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并且每位专业教师至多只能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2.大一新生班级配备助理班主任

助理班主任由年级辅导员选派大三或大四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与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兼具老师与学长双重身份,协助年级辅导员与班主任做好单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助理班主任作为高年级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褪掉了“班主任”严肃的称谓,作为大一新生的学长、学姐,他们具备了与这些新生进行交流、沟通的绝佳优势。

3.抓住工作重点,明确阶段分工

目前,有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四年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为适应期,大二为熟悉期,大三后为关键期。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相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在辅导员班主任数量都偏少的情况下,分阶段确立各自工作重点、明确分工显得尤为重要。大一新生各班级在配备助理班主任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班主任,由辅导员统管各助理班主任;大二学生每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带班制类似于班级导师制,专门负责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如果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大三本科生可以实行导师制。

4.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要从根本上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班主任的切身利益,在工作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制定出工作的量化考核制度,合理、公正地评价辅导员、班主任的劳动价值, 择优上岗,合理分流。

5.加强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效率

强化培养是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的关键。辅导员班主任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健康成长,要积极制定促进辅导员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一些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政治理论素养,高校应该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和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总之,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模式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其作用的发挥,事关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2).

[2]王志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刍议[J],云南教育,2005(08).

[3]中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新时期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08(01).

上一篇:论舞蹈表演专业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优势 下一篇:关于高校教师聘任体制改革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