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空车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04 11:04:03

院前急救空车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空车的原因及对策,提高对院前急救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院前急救资源的浪费。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2012年的出诊量、空车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这3年期间,总出车量为103408次,其中空车10109次,占总出车数9.78%。结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广大市民进行报警、呼救和救护车使用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调度水平和沟通技巧,造就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队伍,从而达到降低院前急救空车率、有效地利用院前急救资源的目标。

【关键词】院前急救;空车率;空车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5-02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市民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的需求量也随着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院前急救空车现象也不断增多,这不仅占用了有效的急救资源,造成急救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了院前急救效率。因此,必须不断深入调查研究,探讨空车的原因和减少空车率,以期达到合理有效利用院前急救资源的目标。笔者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出车、空车次数及空车率,分析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统计我中心2010年1~2012年12月期间调度室的工作统计表,统计分析出车量、空车量和空车原因。。

1.2方法 对以上数据通过输入EXCEL进行整理计算并形成统计表。

2 结果

2.1 2010年~2012年出诊量、空车量与空车率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2008~2010年这3年期间,总出车量为103408次,其中空车10109次,占总出车数9.78%,2008~2010年出诊量分别为31069 次、35213人次、37126次;空车量分别为2865次、3443次、3801次;空车率分别为9.22%、9.78%、10.24%。

2.2 空车原因分析 见表2。

由表2可见院前空车率最高的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病情轻不愿去医院,其次是患者自行离开现场,第三个原因是未找到患者。

3 讨论

所谓空车是指没有见到患者的出诊,又称无效出诊,反之见到患者就为有效出诊[1]。空车的原因复杂多样。通过我中心出诊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3.1患者方面的原因 1)由于患者病情轻不愿来院4327次,占出车量的4.18%,占空车率的42.80%。许多患者在公共场合发病或者出现事故如各种原因的外伤时,最常见是轻微交通伤,“目击者”拨打“120”电话报警,由于其本身没有急救知识或急救知识缺乏,不能分辨现场患者的病情,更不能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当在急救人员到现场时,患者在病情较轻或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已经离开现场或拒绝入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其次部分患者属于醉酒、打群架等原因不愿去医院治疗。2)自行离开现场或自行入院。由于许多部分患者由于起病急,家属焦急不安,在报警后没有耐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采取了搭出租车或者自行开车等方式把患者送到医院。此类情况占出车量的2.54%,占空车量的26.02%。3)未找到1498例,占出车量的1.45%,占空车量的14.82%。在遇到交通堵塞或者恶劣天气下,一是部分患者自认为等待救护车时间太长自行离开;二是外伤和交通事故发生时,事发现场常有多个人同时报“120”,由于报警者所报的具置描述往往不准确,一起事故报给“120”的地址却不同,容易出现“120”对同一事件派多家医院出诊的现象,增加了空车机率;

3.2调度人员因素 由于120调度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参加培训时间长短、应变能力、沟通技巧不同,从而调度水平参差不齐。1)由于事发地离最近的医院较远,调度员在遇到慌乱的报警者时不能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并告知要耐心等待,在派出救护车后没有与报警者及时电话联系和跟踪,当报警者感觉等待时间太长时选择自行送医院。2)部分调度员对报假警、恶意骚扰电话识别能力不高,导致救护车扑空。3)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他们对南宁市的道路不熟悉,甚至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者用当地的方言报警,调度人员不能准确判定事发的地点,导致派错车而出现空车。

3.3驾驶员因素

南宁市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有些道路在扩建和改建,不少新的道路在开辟,由于驾驶员对道路的熟悉程度不同,每个驾驶员如何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的能力不同,因此有可能延长了到达的时间,以致经常出现等待时间久而患者家属自行送院的情况。

4 对策

4.1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广大市民进行报警、呼救和救护车使用相关知识的宣传,强化“120”报警的严肃性,杜绝随意报警不负责任的行为[3],对于恶意报假警者应与公安部门联系,后果严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4.2 不断提高调度员的调度水平 调度工作是集技术、管理、医学、语言和艺术等多学科技能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调度人员的调度水平、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做到简化调度流程,优化通话内容,强化语言训练使调度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缩短受理时间,提高反应速度,并在调派后适时与呼救者保持间断联系[2]。特别是在遇到慌乱的报警者时能从容应对,正确判断事发地点、患者病情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调派急救车。

4.3 加强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站,缩短急救半径,尽量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从而减少自行送院的现象,降低空车率。

4.4造就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队伍[4]。高素质的院前急救队伍是急救网络的核心,必须不断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提高急救配合和急救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驾驶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对道路熟悉程度和驾驶水平。

总之,对于空车现象必须加以重视并深入研究,特别是要不断加强急救中心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的调度员和驾驶员,造就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救治有力院前急救队伍。加强市民对急救知识的普及,充分利用媒体对呼救、报警和有关救护车知识的宣教,完善急救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急救资源展开,减少空车率,减少急救资源的浪费,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2] 武秀昆. 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 ,28(9):844-845

[3] 张贺真,王爱丽,梁莉.院前救护车空车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140-1142

[4] 罗学斌,李永胜,余学锋等.院前急救高空车率和高欠费率及其原因[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6):387-389

上一篇: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如何做好基层医院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