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6 07:40:23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针剂注射、维生素E和叶酸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麦安胎饮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48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治愈7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性差异(x2=7.35 , p

【关键字】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疗法;生麦安胎饮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10-02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胎漏或胎动不安的范畴。由于社会各种因素,先兆流产率逐年提高。先兆流产具有反复发生的倾向,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医务工作者在西医保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中医保胎疗效,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200例,排除异位妊娠、葡萄胎等不能继续妊娠,同时排除了严重的肝脏、肾脏、心脏、血液、内分泌、遗传性、慢性代谢性等疾病的影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年龄18~36岁,妊娠时间40~126天,孕次1~4次,对照组100例,年龄17~35岁,妊娠时间42~128天,孕次1~4次,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黄体酮针剂注射,每次20~40mg,,每日1次;维生素E100mg,,每日1次口服;叶酸0.4mg,每日1次口服。黄体酮用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出血停止后逐渐减少用量甚至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生麦安胎饮治疗,方药:生地黄10g,麦冬10g,甘草3g,川断10g,双寄生10g,黄芩10g,苎麻根10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每天两次口服,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用药期禁止性生活,应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

1.3 疗效标准 治愈: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愈:治疗后5天内阴道出血停止,下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B超提示正常妊娠;显效:治疗7天内达到以上效果;有效:治疗后10天内达到以上效果;无效:治疗后超过10天阴道出血未止,下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所加重,B超提示子宫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甚至流产。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产科中的常见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具有反复发生的倾向,对孕妇及胎儿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自然流产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2] ,流产史是导致先兆流产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开放,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比例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西医认为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因为黄体酮分泌不足,因此多采用黄体酮口服或肌肉注射进行治疗,或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孕酮的产生[3],同时黄体酮具有降低子宫及输卵管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降低子宫收缩性和强度,维持正常的胎儿发育,从而达到安胎的作用。中医则认为先兆流产属于“胎动不安、胎漏”,发生的原因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此,安胎应以补肾健脾为主,清热凉血为次,方中的生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甘草泻火解毒清湿热;川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双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黄芩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苎麻根清热止血、解毒散瘀,全方位共奏补肾健脾、止血益气、固冲安胎之功效,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可起到协同作用,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促进胎儿的发育,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珍,农媛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97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10):38~39.

[2] 丰有吉,沈锵.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4

[3] 王津.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22~123.

上一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 下一篇: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合成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