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体系演变分析

时间:2022-10-04 10:41:14

综合运输体系演变分析

摘要从运输业的诞生起,各种运输方式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就在不断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针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演变;分析

1 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

在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外首先提出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综合运输体系是相对于单一的运输方式而言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统一的运输过程中和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按照其经济特征所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 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

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即为运输体系结构或各运输方式地位的改变,通常用各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客货总运量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

2.1 客运结构演变规律

2.1.1 发达国家客运结构演变

在发达国家,很多早期的铁路就是为客运而建的,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发达国家的城间旅客运输几乎全部由铁路承担。在公共汽车、小汽车和客运飞机出现以后,铁路仍作为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持续了几十年。铁路客运量的高峰是在2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公路的改善和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铁路客运量减少了。40年代后期,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铁路客运量增加之后,铁路客运量又持续下降。迅速发展的长途航空运输以及公路设施的全面改善几乎将铁路客运置于死地,航空客运周转量到1957年已超过铁路,而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在中短途客运市场上的竞争力,铁路客运量明显下降。

2.1.2 我国客运系统的演变

在我国客运系统的构成中,铁路仍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铁路客运周转量在不断增加,但它在客运总周转量中所占的比重却在下降,这说明了其他运输方式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其中,公路和航空运输地位不断上升。由于水运受航道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在客运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2 货运结构演变规律

2.2.1 发达国家的货运结构演变趋势

经济发展初期,各国货运结构中均以铁路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英、美、法、日、前苏联等国,铁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公路运输方式大量替代铁路运输,甚至在德国、英国、法国公路运输已占运输总量的首位,航空运输方式有所增长,但比重不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国货运结构中水运方式所占比重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2.2 我国的货运结构演变

建国初期,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长距离、低价格的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优势地位,铁路占货运周转量的78.96%。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必然越来越多。公路运输和水运所占比重持续上升,铁路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到2008年底,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91.7亿吨,比建国前增长了190多倍,占综合运输总量的73%;水运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达到28亿吨和64284亿吨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12%和63%;铁路货运量只占综合运输体系的12.8%。管道运输由于其运输对象性质特殊,所占比重较低。民用航空在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微乎其微。

在我国运输系统构成中,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铁路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都不断增加,但它在货运周转量中所占比重却逐渐下降,这说明其他运输方式得到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快速发展,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灵活、运输产品最多样、就业人员最多的运输方式。1980年以后,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沿海、沿边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远洋物流蓬勃发展,水运货运周转量明显提高,站综合运输系统之首。管道运输由于起步晚,所占比重很低。民用航空由于其运价高,只承担附加价值高、时效性强的货物运输,所占比重很低。

3 影响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因素

3.1 运输技术进步

运输技术进步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的运输方式的产生,增加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一种新的运输方式的产生,以其独特的技术和经济特性吸引着相应的运输对象,分割了原有的运输市场,对原有的运输体系结构产生冲击。

2)已有运输方式本身技术性能的改善。主要是通过运输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牵引工具、装卸设备等运输手段和运输组织管理手段的进步来体现。其结果是,运输速度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增加,技术速度与运输费用成正比,使得人们在追求高速度的同时必须花费更大的投入,因而多种运输方式长期共存。

3.2 运输需求的变化

各国经济和运输发展史表明,运输结构的变化是适应运输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果。货物运输需求结构变化的根源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货种结构变化,而不同的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不同,适用对象与优势范围也不同。因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速度也相应变化,致使货物运输结构随之变化。

旅客运输需求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在客运需求中,除生产性和工作性的客运需求外,生活性的客运需求如探亲、访友、旅游、外出休闲等也占很大比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客运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旅客对于运输需求的层次也相应提高。此外,由于人们的时间价值以及对于生活要求的提高,使得人们追求安全、快捷、舒适、方便的运输方式,而对于价格的反应灵敏度相对降低。

3.3 基本国情

从影响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看,基本国情主要体现在国土面积、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分布、人口数量等。国土面积影响着运输的空间范围,影响长途、中途、短途运输需求的构成。地形地貌一方面影响着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布局,另一方面还影响着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投入,以致影响着运输成本。分析国内外运输线路布局可知,运输线路布局总是从地形地貌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步向地形地貌条件较差的地区推进。由于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要求不同,致使其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的地区的地位作用不同。自然资源分布通过影响产业的布局来影响货物以及旅客的流向、流量及流转距离。但不同的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具有其自身的优劣势,因此各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就人口数量而言,当国土面积一定时,人口的数量决定了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或地区,客运需求规模大,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客运需求规模小。

3.4 国家管制

国家对于运输业的管制是通过运输产业政策、运输法规和行业规章等方式进行的,这些规章政策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外部因素,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并且直接的影响。

国家之所以对运输业进行管制,是因为:第一、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社会基础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正常发展与运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运输业实施管制或给予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运输业是一个容易产生自然垄断的行业,只有通过适当的管制,才能促进正常的竞争,提高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三、运输业固定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例大,容易发生毁灭性竞争;并且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为了防止运输业内部发生毁灭性竞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国家的管制加以实现。第四、各种运输方式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噪音、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能源浪费等负的外部性,而这些问题都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因此国家必须加以管制。

上一篇:低碳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探讨 下一篇:关于深部找矿研究现状与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