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大剧院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2-10-04 10:37:47

浅谈云南大剧院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本文以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为例,结合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对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技术要求很高的关键性工作,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内容点多、面广、繁琐。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场施工管理中出现了许多必须及时解决的新问题,只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才能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工程质量。本文以云南大剧院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为例,对现场施工技术要求和管理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1项目简介

云南文化艺术中心(云南大剧院)建设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云秀路交汇地块,整体建设规模宏大,建筑造型新颖、独特、美观。整个造型俯视图呈直径150米的圆形,屋顶镶嵌3个剧场宝石顶,轴线尺寸投影面积为17427,建筑面积为47010(图1)。

图1总平面图

从管桁架侧视图(图2)可以看出,整个钢结构为三个拱形整体式管桁架,以S01所属轴线(6-7-1)对称分布,整个管桁架分作两个部分,前部主体部分底部标高为0.00米,顶部标高为23.60米,后部底部标高为10.90米,顶部标高为23.60米,采用钢性简支座。管桁架结构用管全部采用Q345B无缝钢管,主要管径有φ50×4~φ500×20等21种规格,管桁架总用管量约为15000米,总重约600吨。

图2 管桁架侧视图

2 工程施工特点与要求

2.1 构件尺寸大、拼装吊装难度大、安装精度高

因管桁架体积大、荷载重(最重单件重量为2.7吨),只能在现场进行原位组装。钢桁架是在工厂散加工打包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考虑到车辆运输、现场施工环境及本项目构件数量多、造型复杂而且不规则的特点,要求构件分类分区域进行编号摆放,以方便分段拼装。拼装时,要求每一根杆件的安装位置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确保安装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2 多工种交叉作业

因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钢结构分部工程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土建也同时开展施工作业,有多处作业面存在同时施工情况。这种立体式的交叉作业给吊装作业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每个作业面必须设置专职检查和监督人员。

2.3 现场焊接量大,高空焊接作业多

因钢桁架是在工厂散件加工打包后运输至施工现场的。现场安装时会有大量焊缝(如:弦杆的对接焊缝、腹杆的相贯口焊缝等),现场焊接工作量很大,有很多焊接是高空作业,而且对接焊缝质量要求全熔透一级焊缝,因此,焊接难度很大,焊缝质量不容易保证。该工程为管管相贯,相贯口采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必须制定合理的焊接作业工艺书,明确并细化焊接的质量保证措施。

3 施工技术要点阐述

3.1 逆向施工技术

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涵盖诸多方面。比如:中间支承柱的浇筑环节,修筑地下连续墙与向上逐层建设的地上结构等。而逆向施工技术同顺向施工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三点明显的优势:

3.1.1 在构筑物和管线进行合理布置之后,能够借助于对地下连续墙的规划方式实现建筑面积扩大的目的。

3.1.2 依托于逆向施工技术,对高层建筑进行逐层浇筑,促使地下室的结构能够得以内部的支撑,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基坑形变的可能。

3.1.3 逆向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高层建筑中的地上结构同地下结构进行同步的施工,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对高层建筑中多次地下室的施工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施工效率。

3.2 钢结构施工技术

科技水平的发展已对钢结构施工技术予以科学化的改良,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质量与安全上的双重保障。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充分考虑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和工业化程度高的特性,提升了高层建筑在重型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混凝土组合的有效应用。

由于钢本身具有热传递的特性,是一种具有良好热导功能的材料,这就使得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钢结构也同样地具有热传导的特性。在安全性问题上需要注意:钢结构虽然具有坚固的特性,但是在发生火灾等情况时,受到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特点,可能会为整个高层建筑带去毁灭性地破坏,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防火设施予以高度的重视。

3.3 框架梁的安装

钢结构(钢架梁、柱)的安装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3.3.1 基础验收和放线

安装前要对基础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验收。主要对外形、纵横中心线、标高以及有关几何尺寸进行复查,是否超出标准的要求;基础超差部位应及时处理。建筑物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3.2 钢结构现场安装流程

首先从有柱间支撑的两榀框架开始,先安装立柱;其次进行柱间支撑等的安装;最后将地面组装好的斜粱吊装就位。

在框架安装完之后,将它们之间的檩条、支撑、系杆、隅撑等的螺栓全部安装完,并经检查合格后以该两榀框架为基准,向房屋的另一端顺序安装。除了上述两榀基准框架外,其余框架间的檩条、支撑、系杆、隅撑等的螺栓待框架全部安装完,校准后再拧紧。

3.3.3 安装作业要求

在现场位置地面进行组对,连接形式是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的高强度螺栓应先初拧后终拧,初拧与终拧都必须当天完成。钢架柱的连接安装在高空进行,安装时应搭设活动平台,刚架梁整体吊装,本工程采用25T汽车吊进行。

高强度螺栓连接: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在安装立柱时,两柱端面有一定接触面来保证有足够的摩檫力。扭剪型螺栓采用扭断法。栓紧固顺序尤其是初紧阶段更为重要,应从结点中心点开始进行紧固。

檩条及附件安装:檩条及附件安装,除最初两榀与钢架同时进行外,其它檩条及附件须等刚架安装找正后顺序进行。檩条的安装,必须在刚架柱与梁全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避免误差累积;墙檩条可以穿行安装,檩条安装要求横平竖直,不允许有扭曲、弯曲、高低不平现象。拉杆与撑杆组装应松紧适宜,不能强制檩条变形,尤其强面檩条的焊接点应采用小焊条、小电流进行,焊接的节点应达到美观、牢固、焊缝成型光滑、饱满。

4 施工现场管理

4.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国家对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要求,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个别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得有些建筑工程的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了安全隐患,这些现实的案例为每个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目前施工项目收益与工程质量就犹如国际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一样,面对机遇、生存和发展。质量是生存的命脉,质量问题在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是一个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4.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现场施工工作是由团队共同完成的。团队中,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要使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必须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工作团队,这也是一个团队领导必须重点建设的人力资源。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岗位培训、提高学历、师傅带徒弟等方式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团队。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4.3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直接保证。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都需要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具体表现在:在工程施工前,由工程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确保材料质量,制定工程项目详细的材质保证体系与方案,并将具体责任与相关负责人联系起来,保证优质选材;在材料安全管理方面,相关领导要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让员工意识到不规范行为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4.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施工现场的一个重要法定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依法查处责任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现场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从工程项目的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管理者认识,特别是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劳动者具有严格的工作作风并遵守纪律,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工作对施工项目收益与工程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工程施工特点与要求,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和相应规程和规范指导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项目收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打造一支优秀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确保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合理。

总之,作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者,必须熟悉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具有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实时问题的能力,即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常记周,狄献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河南科技,2013,16:126+128.

[2]汤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4,01:50.

上一篇:浅析稻盛和夫哲学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及方法 下一篇:浅析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