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从沉闷走向活力

时间:2022-10-04 10:10:29

【摘 要】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师为辅导的形式安排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们感觉到,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们取得成功时,会得到祝福和喝彩。让学生在自己的基本点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趣味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层次性;反馈

练习课相对于其他的课来说,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如何让数学练习课生动有趣,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练习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孩子是纯真的,要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趣味性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乐于上数学课,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练习要有可操作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喜欢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练习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该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设计为学生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

如在教学一下《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练习课时,我安排了许多对认识图形有帮助的“搭、剪、折、分”等操作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及图形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加强了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直观认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通过这一操作练习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提高了动手和实践的能力,从而也消除了“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三、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这样的课堂才真实。

例如:学校买了63盒粉笔,每天用去7盒,几天用完?有个别学生抓住“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计算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用除法计算后,再进一步追问:“这道题怎样改,就用减法解答了?”通过这种针对性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练习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技能大多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而练习又是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在练习课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果有层次地巧妙地反映于学生的认识中,逐步形成认识结构。我根据练习内容把一节练习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即:知识的再现阶段――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知识的运用阶段;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拓展练习。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提高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熟练运用水平和创造水平。

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让练习课上出“风采”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练习课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特点,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努力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充分发挥题组的功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给学生作好铺垫,向高层次目标迈进。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

五、练习要及时反馈

反馈在数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翟裕康曾说过一句朴实的话:“我的课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节课下来,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及存在哪些问题,我都应该了解。”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避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练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实现从已知到新知的转化,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之,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出精彩的练习课来。

上一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下一篇:“对比”在数学练习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