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何不做个竹刻人

时间:2022-10-04 10:08:39

竹刻玩家:罗布

在吴哥窟浮雕的腰间,竹刻的莲花腰牌仿佛随裙裾翩跹,连罗布都看呆了,他问杨礁,那真是我的手艺么?冥冥中,一切事物皆有“被遇见”之缘,哪怕这枚曾经不被看好的竹刻。

罗布和杨礁的家在成都郊外的三圣乡,被杨礁称为“农村”的这个地方鸟语花香,是成都人周末最喜欢去的度假地。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下,但很多已经易主,当地的农民出去追求繁华,城里的文人雅士又躲进这里安享闲适,罗布夫妻俩算是另一类。

做可以养活自己的手艺人

罗布坐在窗边埋头雕刻一件竹制臂搁,从早上起来,他已经保持这个姿势很久没动了,凿下的竹屑在脚边起了堆,白生生的。桌上放着一个厨房用的计时器,是老婆杨礁专门找来提醒罗布休息的。计时器设置四十分钟响一次,但雕刻入迷了,罗布也会充耳不闻。只有在不小心刻错了纹路,罗布才会“哎呀”一声发出惊叹,动一动身子。杨礁在院子里忙着招呼放养的三条狗――土豆、洋葱、青椒,不好好管教,恐怕邻居又要来叽歪。离开喧嚣的城市,郊外的生活充满乐趣,也有烦恼。

阳光慢慢洒进小院,房子的背阴处堆放着好些锯短的竹节,那些都是去年冬天专门去山上竹园砍回来的。罗布说,竹子砍回来后,要用柴火煮,进行脱脂,这样才不会被虫蛀,又经过数月的阴干,才能进行雕刻创作。这些都是罗布的宝贝,雕刻之余,他会时不时地翻动那些竹子,避免阴干的过程中发霉。

大多数时间,这个男人都沉浸在竹刻世界里,不闻外物。杨礁显然很满意这种状态,她看一眼已经入定的罗布说:“每天进门愿意看到一个眉开眼笑的丈夫呢,还是一个愁眉苦脸的丈夫?我支持他的选择。”这个选择从一次无意的“撺掇”开始。

罗布曾经是外企通信工程师,杨礁则供职一家媒体。谈恋爱时,杨礁偶然知道罗布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刻印章,便缠着罗布给她也刻一件。工作十多年来,罗布早就把这个爱好丢了。但是熬不过软施硬磨,数日后,罗布把刻好的竹刻发簪送给杨礁,手里的刻刀却不舍得放下。一切偶然皆是必然。也许受家庭影响,罗布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重拾刻刀所享受到的安定感,让他欲罢不能。杨礁大大咧咧地说,你要喜欢就坚持刻吧。

婚后,在杨礁的鼓励下,罗布更是悉心研习竹刻,随身携带的必定有雕刻工具。每次逛街,杨礁进店购物,罗布就蹲在店门口刻竹子,凡是杨礁逛过的店铺门口必然有一堆竹屑,有时还会招来一圈好奇的围观者,罗布却沉浸其中浑然不觉,这种境界让杨礁都惊呼:“酷!”

不过,令杨礁也料想不到的是,罗布不仅上班刻、下班刻,还打算辞职了刻。“因为上班太耽误我刻竹了。”罗布说。他郑重地设想了未来,做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竹刻手艺人。

为爱好放弃外企高薪待遇?无论杨礁多么豁达也得考虑现实的压力,那段时间,罗布总是愁眉苦脸,看得杨礁也跟着发愁。“那么好吧,你就辞职干吧。人的物质需求是可以调整的。”杨礁说,相比世俗她更愿意每天都看到一个眉开眼笑的丈夫。去年,他们把家也搬到了乡下,因为这里才能方便地用柴火煮竹子。

罗布给人的印象很沉静,甚至有点羞涩,与他外表装扮上的张扬个性有点差异。性格迥异的杨礁无不骄傲地宣称:“那是我帮他设计打扮的。”除了外在打扮,对于罗布来说,杨礁给予的精神支持显得更为重要。

最好的竹刻在路上

最初选择刻竹材质,是因为竹子风格独特。竹子纹理方向单一,雕刻的每一刀都需要万分小心,很具挑战性,这是其他木材质所没有。罗布主要采用留青刻法。留青竹刻是中国传统竹刻的技法之一,以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进行浮雕创造,也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如今,民间竹刻工艺日渐式微,留青名家更是稀少。有一次,罗布听说成都近郊都江堰还有这门技艺,兴冲冲跑去拜师学艺,却失望地发现别人早就抛弃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加工了。

从王世襄编撰的《刻竹小言》入门学习,罗布学习刻竹全凭自己摸索领悟。后来跟随一位唐卡画家学绘唐卡,触类旁通,在竹刻的线条处理上突飞猛进。

罗布的竹刻品里,一类是小件饰品,一类是大幅摆件。小饰品大多是莲花、佛手等题材的竹牌,这类作品大多加入杨礁的想法,具有时尚妖娆的特点,又经杨礁巧手,搭上绳结、配饰,变成了材质独特、创意新颖的项链、手链、腰链。一开始被朋友们抢去,后来挂在杨礁的创意手工首饰店里出售,这类超越传统材质和题材的产品竟然非常畅销,还不断接到定做订单。

大件的竹筒、臂搁则多是藏传佛教的传统题材,但细节繁复,雕刻难度大,往往几个月才出一件精品。譬如以白居寺壁画为题材的臂搁、香筒等,都是夫妻俩的至爱,摆在显眼的案头,时时“把玩”,用纱布包了核桃上油,如今已经养得色泽莹润透出琥珀色,愈发动人。

无论技法创造还是题材选择,罗布显然已经超越传统手艺人的范畴,这跟夫妇俩的人生阅历、教育程度有关。初春季节,他们飞赴柬埔寨,行程见闻收获又将成为下一季的创作灵感。他们这样走过了许多地方,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怕一介小小的竹刻手艺人也应如此。

这次出行,最令他们记忆深刻的除了风土人情,则是意外发现。在吴哥窟充满宗教色彩的石窟中游览时,杨礁拿出随身所带的各种竹刻小品拍照留恋。当她把一枚曾被她讥笑为“大白菜”的莲花竹刻挂刀石窟身上,竟然如此相配。这让他们唏嘘,所有人和物的存在冥冥中都有定律,就是为了被遇见。罗布遇上竹,也是一种定律。

每年冬天,夫妇俩会开着车去深山竹林选材。成都周围30公里的范围内已经找不到用以雕刻的好竹子,去年冬天,他们驱车94公里找到平乐芦沟竹海才如愿以偿。竹林场主李伯是个淳朴而热心的人,不仅帮他们选竹、砍竹,还帮着扛下山锯成小节,或许伺竹多年便也有了竹的大气。罗布有个梦想,找一片好竹林,在那里做一个小作坊,当个默默无闻的竹刻艺人,而杨礁的未来蓝图则在竹林深处的小竹楼。

上一篇:“蟀哥”外传 下一篇:Fendi:罗马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