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新授课5分钟练习选题

时间:2022-10-04 09:44:50

浅谈初中物理新授课5分钟练习选题

苏科版物理教材,提倡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发现,在新课教学中,由于探究内容的复杂性,或探究过程中出现例如器材不到位、学生能力不到位、教师指导不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科学探究过程被延长。因此,45分钟未能完成新课教学,或刚完成新课教学就匆匆下课的情况屡屡发生。无论哪种情况,课堂练习的环节不是被省略,就是被压缩。

然而,课堂练习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在新课教学中是不能被省略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保障科学探究的时间,也要合理安排好课堂练习的时间。从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如有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基本可以实现两者的平衡。

5分钟的课堂练习,要达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堂习题的精选。下面从一个减少、四个增加五个方面谈一谈精选习题的注意点。

一、减少练习量

有限的5分钟,要想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的练习效果是不可能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配合一定的练习量。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的练习量是不同的。影响练习量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了学生自身因素,例如智力发展水平高低、认知方式的差异,还包括题目本身的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能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减少重复练习,摒弃偏题、难题、繁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通过尽可能少的题目,到达各自所能达到的高度。

二、增加选题的合理性

由于课堂练习时间有限,课堂练习选题的合理性尤其需要斟酌、考虑。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中把握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符合这种差异,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难度的合理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选题的难度要合理,难度的呈现掌握从低到高,重视基础,适当延伸、拓展的原则。实践中,可以采用“三二一”的方法。即先呈现三个基础题,然后呈现两个提高题,最后展示一个综合应用题,以体现难度的三个台阶,为不同发展区的学生搭建各自的舞台。例如《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中课堂练习设计。

题1.发电机是根据现象而设计制造的,发电机的诞生实现了能向能的转化。

题2.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电磁继电器B.电动机

C.电话D.发电机。

题3.和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题4.如图1所示是研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有关;比较甲、丙两图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有关。

题5.如图2所示,两同学甩动与电流表相连的长导线,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这是怎么回事?

题6.如图3所示:磁铁向下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图1 图2 图3

本例中,前三题均为基础题,两个识记型,一个简单运用型,可以帮助所有同学巩固知识要点;第四、五两题属于运用分析型的提高题,对提高感应电流方向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能力很有帮助;而最后一题,将知识拓展、延伸到高中,为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指明了方向。三种难度,拾阶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给不同发展区的学生不同的满足。

三、增加选题的典型性

典型题具有代表性,首先能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题过程;其次要能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知识内容;第三还要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笔者认为物理课本中的例题就属于这类题。例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速度》一节中的例题:如图(图略)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情形。如果速度不变,那么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多少时间?例题规范的解题过程,给初次学习物理计算的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就是从对课本习题的模仿逐步转化为技能的。例题的配图上有一辆车、一块路牌上面写有“上海180km”,还有一只放大了的汽车速度表。配图还原了问题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认识路牌和速度计,不仅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也开拓的眼界。通过增加选题的典型性,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花较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体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增加选题的纠错性

新授课中有些知识要点,学生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知识表面,不能正确掌握。例如物理概念的内涵,公式的适用范围,实验操作的要点等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这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编成题目。在课堂练习中,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掉入,然后通过讨论、辨析,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以达到纠错的作用。

例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时,可以选择这样的题。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3V,通过的电流为0.3A,导体的电阻是Ω。当两端电压为6V时,电阻为Ω;如果不接入电路,电阻又为Ω。教学中,学生答错的比例相当高。原因是,教师虽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但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物理属性的含义。只要知识出现的背景发生变化时,学生就会被诱导,发生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在学生发生错误后,及时进行纠错教学,不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果在课后练习中,进行多次强化,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牢固程度将显著增加。

五、增加选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效率就高。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调查发现,高科技、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身有趣的事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兼顾题目的趣味性和实际性。一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将一些枯燥的练习赋予生活气息,充满生命活力;二要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物理知识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液体的压强》一节练习可选择这样一题:在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的不同位置扎三个小孔,请用笔画出水流出的路线,比一比谁画得对?可乐瓶、水这些事物,学生非常熟悉。利用它们做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比一比谁画得对,就富有挑战性了。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现场准备了实物,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果。这一切都让学生感觉好玩、有趣。练习中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充满生活趣味的题目,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比教师灌输好得多。

上一篇:咏秋名诗佳句集锦 下一篇:理清思路 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