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板书设计

时间:2022-10-04 08:11:03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板书设计

摘 要: 板书是课堂上教学内容呈现的重要方式,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系统性很强,因此对于中学地理老师而言要特别重视板书设计。本文针对传统的纲目式线性板书存在的不足,应用全新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发散性思维

板书是教师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像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知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保留传输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1]。板书是课堂教学信息的直观表现,但传统的纲目式等线性板书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格式呆板、乏味,存在很多不足。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以农业第一课时为例,通常的线性板书如下: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

一、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二、类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三、农业生产特点

1.地域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开发

2.季节性和周期性,因此要因时制宜开发

四、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气候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

上面所示板书从类型上属于纲目式板书,这样的板书形式非常细致,表达的知识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条理,但从思维方式来看,这类板书形式属于线性思维模式,是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具体不足有以下几点。

1.浪费时间。传统的线性板书形式强调表达完整,书写内容较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笔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格式乏味。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板书形式难以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系不清。不能突出核心主题及知识关联,很多板书内容是平铺直叙式的,不能有效地凸显核心主题地位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

4.难以生成。由于板书以单调的线性方式呈现,约束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上很难生成有创新性的内容,同时也不便于补充和更新。

针对传统的线性板书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应用全新的思维工具进行板书设计。

二、思维导图理论

思维导图是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的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早期作为一种记笔记方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2],是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发散性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概念,发散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联结可以视为我们的记忆,也就是我们的个人数据库。

应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知识的获取外,更将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获取、储存、管理及应用更有系统,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管理工具、学习工具”。

三、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板书设计的方法

应用思维导图方法对前面农业部分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如图所示。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下:

1.确定中心主题。在黑板的中央位置板书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同时作出明显标记,突出中心主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围绕中心主题的发散性思维。

2.发散主干知识。围绕中心主题,结合教学内容,由中心向外发散出主干知识内容,从而构建出基本的知识框架。同时主干知识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既节省时间又突出重点。

3.细化知识内容。以各主干知识为次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发散和知识关联,并依次不断细化知识点。同样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同时能用图表达的尽量用图表达。

4.多向知识关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多向联系,通过线条、箭头等形式进行知识关联,强化知识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5.强化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各种彩色笔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说明,突出重点难点,以视觉刺激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认知。

在应用思维导图设计地理板书时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板书强调思维的发散性,这是与传统线性板书最大的区别。这也是与人类大脑天然的发散性思维是一致的,更有利于激发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

2.使用关键词。重要的内容是由关键词为表达的[1],使用关键词不仅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能突出重点,便于围绕关键词进行深入的发散性思考。另外,也节省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3.强调色彩应用。如果是单色的板书就会显得“单调和无趣”,课堂上会让学生进入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充分利用色彩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凸显知识的重要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尽可能结合板图和板画。“一图值千字”,图像使用了大量的大脑技能:色彩、外形、维度、质地、视觉节奏,尤其是想象。因此图像比词汇更有感召力。地理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图像,每幅图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尽可能使用板图和板画能极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三板”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9).

[2]托尼・巴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第1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关于情境化教学的几点商榷 下一篇:开放性历史作业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