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屯田、营田费用与效益的量化分析

时间:2022-10-04 07:50:08

唐代屯田、营田费用与效益的量化分析

——以官营粮食生产为中心

【内容提要】以往对唐代屯田、营田的经济效益缺乏量化分析,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加以估算,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唐代军士屯田营田的平均亩产量若达5斗以上,其生产成本会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和籴费用。比之长途转运所费,财政、经济效益均较突出。募民屯田营田的亩产量若不超过6斗,会导致入不偿费,经济效益较差,但与长途馈粮或高价和籴的费用比较,其财政效益仍相当显著。由于唐代屯田营田是政府组织的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政治、军事的功利性,故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地区性与时效性。

关于唐代“屯田”、“营田”问题,无论是从土地制度,还是从财政及社会经济等角度,研究者对诸如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屯田营田的分布、组织管理、规模、劳动者的身份变化及屯田营田的军事作用等关注较多,研究成果甚丰;(注:参见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7-258页。)而对屯田营田的财政、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则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屯田营田的费用与效益的量化问题更是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暂时搁置有关“屯田”与“营田”区分的争论,只从供应政府粮食需求的角度,把它们都作为官营粮食生产组织一起论述;通过对唐代屯田营田的费用效益进行可能的计量分析,联系它们可能节省的转运费用及和籴费用,说明唐代屯田营田对政府财政及社会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册府元龟·屯田》引“宋白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屯田之利,由是兴矣。”(注:《册府元龟》卷五0三,《邦计部·屯田》。)指的是屯田具有节省长途转运费用、就近及时解决军粮需求的优点。关于唐代屯田营田的效果,史籍有不同记载。《旧唐书·娄师德传》记武则天下诏慰劳娄师德的屯田功绩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注:《旧唐书》卷九十三《娄师德传》。)《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三》则言:“贞观、开元后,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薛延陀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及地租不足以供军,于是初有和籴。”说的是从边境地区军粮供需的全局来看,边境营田收获有限,尚需和籴军粮以满足需求。建中前,“度支岁市粮于北都,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之军,费钱五六十万缗”。“元和中,振武军饥,宰相李绛请开营田,可省度支漕运及绝和籴欺隐。”(注:《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三》。)《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三《毕?传》载,大中年间毕?任?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戍兵常苦调馕乏,?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这些又是关于唐后期屯田、营田的效益胜于度支漕运与和籴的史实。可见,就军粮供给而言,屯田与转运、和籴三者比较,其效益孰优孰劣,不宜一概而论,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费用效益分析。

一、有关数据的说明

屯田营田的总费用包括粮食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本文主要估算屯田营田的生产成本,即由政府提供的耕牛、农具和种子等直接材料费用,直接雇工费用及以直接组织管理生产人员的雇工费用等三项。至于屯田营田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期间费用及兴修水利的费用,由于史料所限,难以估算,暂不计入。若是军屯,军士所需口粮因已计入度支的供军之费,故屯田成本中无需再计。若是募人屯田营田,政府尚需支付招募人丁的工价。

首先,关于耕牛的费用。《唐律疏议》卷第十五《厩库》“官私畜毁食官私物”条疏议曰:“假有一牛,直上绢五匹”。《册府元龟》卷五0三《邦计部·屯田》也记载:文宗太和中,殷侑为沧、齐、德等州观察使,为管内河北两州百姓

“每户请牛一具,支绢绫五匹”。可证《唐律疏议》所规定的耕牛价格在唐后期还有现实意义。

当然,牛价会有地区差别。如《大谷文书》(注:本文所引《大古文书》材料均转引自王仲荦遗著《金泥玉屑丛考》卷六《唐西陲物价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00、201、204、205、207页。)3451号云:[细犍牛]一头,上直钱四千二百文,次四千文;次犍牛一头,上直钱三千二百文。同书3786号《唐开元年代西州用练买牛簿》又记:一头乌伯犍八岁用练九匹,一头灰犍六岁[练]七匹。

《大谷文书》3097号记:大练一匹,上直钱四百七十文,次四百六十文;生绢一匹,上直钱四百七十文,次四百六十文。伯希和敦煌文书第3348号背《唐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牒》载:大生绢匹估四百六十五文,大练匹估四百六十文。

价值3200文的一头次犍牛可折价值460文的大练7匹;价值4200文的细犍牛与9匹价值460文的大练等值。可见敦煌吐鲁番的牛价是以质量中等、价值460文的大练为计价标准的,价格通常在大练7匹到9匹之间。

在与游牧民族邻界的边疆地区,牛价较低,每头不过三匹。《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载,贞元三年李泌对复府兵之策云:“今吐蕃久居原、会之地,以牛运粮,粮尽,牛无所用,请发左藏恶缯染为彩缬,因党项以市之,每头不过二三匹”。(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德宗贞元三年六月条。)本文暂取中等牛价5-7匹绢练为参数。又,牛的服役期约12年,(注:参见农业部编《农业生产技术基本知识》,农业出版社1963年版。)则每头牛年值约17-23尺绢练、合钱192-267文。

《通典》卷二《食货二·屯田》载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云:“隶州镇诸军者,每五十顷为一屯。……土软处每一顷五十亩配牛一头,强硬处一顷二十亩配牛一头;……其稻田每八十亩配牛一头。”即每屯需牛33-42头,最多至63头。本文通取每屯50顷、150亩配牛1头为参数。

其次,关于农具价格。《宋会要辑稿·食货三·营田》记南宋乾道五年(1169),政府在楚州宝应、山阳等县安置“归正人”时所给农具包括:每种田人二名,给借耕牛一头,犁、耙各一副,锄、锹、镢、镰刀各一件。每牛三头用开荒錾刀一副。每一甲(五家)用踏水车一部、石辘轴二条;木勒泽一具。(注:《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之十七,“营田”条。)由于资料所限,本文暂取其中的犁、锄、镰等部分农具作参数。关于唐代犁耙的价格,史无确载,现以《浦泖农咨》所云犁价1000文代替。

《大谷文书》3082号记:锄一孔,上直钱五十五文,次五十文,下四十五文。《大谷文书》3100号载:斧一孔重三斤,上直钱一百一十文,次一百文,下九十文。钢镰一张,上直钱五十五文,次五十文,下四十五文。本文通取中等价为参数。

农具的使用期限,据近代调查,犁约20年,锄约13年,镰约6年。(注:参见潘鸿声《解放前长江黄河两流域十二省区使用的农具》,《农史研究集刊》第2册。)假定斧的使用期也为6年,则一具耕犁的年价值约50文,锄斧镰的年价值共约29文。

再次,屯田营田的粮种费用。《齐民要术》卷一《种谷第三》载北魏时黄河流域种谷(粟)“良地一亩用子五升”;同书卷二《大小麦第十》云:种瞿麦法以伏为时,“良地一亩用子五升”。

《册府元龟》卷五0三《邦计部·屯田》记载:

(文宗太和)七年(833)四月,以宣武军先置营田别加田卒,至是敕罢其卒,计所停粮五万七千余斛。节度使杨元卿奏请于营田顷亩之内,加税小麦三万九千余斛以代给其粮,而留其卒。诏许之。

据此,若按每人每年食米7.2斛计算,(注: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五《军资篇》载:“军士一年一人支绢布十二匹”;《人粮马粮篇》云:“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若支粟,“一月一石”。)39000余斛小麦可供5417人一年食用。则敕罢的宣武军田卒总数可能约是5417余人。已知,度支停给宣武军粮食57000余斛,其中39000余斛为口粮。剩余的18000余斛度支如何支配?一般情况下,政府提供军镇屯田营田者的口粮及耒耜、耕牛、种子等。本文推测,这18000余斛粮食可能是政府下拨的营田粮种,每亩约5升。按《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三》所记,元和中韩重华奏请“开田五千顷,法用人七千”,可知屯田营田者一般是人耕70余亩,而5417人共可耕田约379190亩,则18000余斛粮食正可为这379190亩土地提供每亩约5升的种子。其实情如何,由于史料所限,无法确知。本文暂取每亩5升粮种作参数。

二、量化研究例证

根据上述参数,现分别将唐代部分地区、特定时期的屯田营田的生产费用及当地军粮的转输费用、和籴费用试算如下。

例证一:武则天时期甘州屯田的生产费用与和籴费用估算。

大足元年(701),郭元振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其时“凉州粟麦斛至数千”(注:《旧唐书》卷九十七,《郭元振传》。)。假定凉州所属的河西节度管兵为天宝时期的七万三千人,马万九千四百匹,(注:《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一》。)以每人年食粮7.2石、马每匹年食粟27石计,(注:《大唐六典》卷十一,《殿中省》尚乘奉御执掌条“春冬日给稿一围,粟一斗,盐二合。秋夏日给青刍一围,粟减半。”)则河西兵马年需粮料共约105万石。以每石数千,假定为4贯计,若军粮全部靠籴买,则需支出和籴费420万缗;若籴买一半,尚需210万缗;若籴买四分之一(26.25万石),也要费钱105万缗。由于政府所拨军费有限,只靠高价籴买实难满足军需。因此,郭元振遂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那么,第一年屯田的生产费用是多少?

《新唐书》卷一百七《陈子昂传》记垂拱二年(686)甘州四十余屯,“岁取二十万斛”,平均亩产一石。《新唐书》卷一百一十《黑齿常之传》载,高宗调露年间(679-680)于河源“垦田五千顷,岁收粟斛百余万”,平均亩产二石。假定李汉通所开屯田全部为军屯,其总数仍为垂拱年间的40屯200000亩,以150亩配牛1头为准,共需牛1333头,每牛一头配耕犁一具。假定每头牛年值267文,耕犁年值50文,牛犁1333头具的年度总费用约为422561文。

人耕70亩,200000亩需军士约2857名;每人各配锄、斧、钢镰一把,共2857套;锄、斧、钢镰各一把的年费共约29文,则农具的年度总费用约为82853文。

种子:以每亩5升计,40屯耕地需粮种1万石。若每石4贯,共值4万贯。

上述三项费用共计约40505414文。屯田的生产成本只占和籴费105万缗的3.8%。假定丰年亩产1.5石,40屯可收粮食30万石。平均每石粮食的生产成本约135文。若亩产2石,40屯可收粮食40万石。平均每石粮食的生产成本约101文。均大大低于和籴军粮之费(数千文/石)。

《旧唐书》卷九十七《郭元振传》又载:“及(李)汉通收率之后,数年丰稔,乃至一匹绢籴数十斛”。(注:《旧唐书》卷九十七,《郭元振传》。)由于生产发展了,粮食供求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当地粮价大幅度下降,军粮的和籴价由之前的每斛数千降至数十文。(注:《册府元龟》卷五0三《邦计部·屯田》。)若以开元十六年(728)最贵处绢每匹七百文计,(注:《唐会要》卷四十,《定估赃》。)一匹绢籴数十斛意味着一、二十文钱即可籴粟麦一石。在这种价格水平下,若一年所需军粮全部和籴,只需费钱

2.1万缗。若一年所需军粮全部通过屯田供给,其总费用是多少?

假定河西军年需粮食仍为105万石,若亩产量仍为2石,则需耕地525000亩,耕牛3500头,耕犁3500具。仍假定每头牛与耕犁的年价值为267+50=317文,则牛犁3500头具的年均费用约为1109500文。

仍假定人耕70亩,525000亩耕地需屯兵7500员,每人配锄、斧、钢镰各一张,年价值共29文;则7500套农具的年度总费用约217500文。

上一篇:资产减值中的现值计量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析现值会计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