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藏历史大通道

时间:2022-10-04 07:00:35

滇川藏历史大通道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连接着云雾晨霭森林密布的西双版纳和距离天堂最近的布达拉宫。掠过1400多年的历史尘土,全程近4000公里的路,他们究竟是如何跨越重重山峦和数条大河的艰难险阻的?

考察与命名

1990年,6个年轻人,赶着几匹马,挎着枪支,带着锅、碗、瓢、盆、茶、睡袋、帐篷、相机以及录音机之类的物什,牵着一只猎狗,抱上一只会下蛋的母鸡,从丽江出发踏上了第一次茶马古道文化大三角的考察之路。

离开丽江之后,他们进入康巴地区香格里拉,之后从德钦,翻越梅里雪山人甲郎、碧土、昌都……之后他们辗转到四川一带,历时100多天,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录音超过1000个小时,他们考察的初步成果汇集成了一本书――《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在这本书里,他们把这条没有名字的古道命名为“茶马古道”,而这6个人也被称为茶马古道六君子。

他们的名字如今活跃在各种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书籍中――木霁弘、陈保亚、李旭、王晓松、徐涌涛、李林。21年后,王晓松已经过世,木霁弘成了云南大学知名教授,陈保亚在北京大学,李旭在云南省社科院,徐涌涛是“印象丽江”的总经理,李林在香格里拉发改委。2011年他们在昆明再次聚首,云南大学为“茶马古道命名20周年”召开了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正积极地为茶马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副长长的画卷:高山、大江、古道、雪域、骡马、茶叶、盐巴、药材、香料、糖、边销、马锅头、马脚予、藏客等等中国西部独特的元素,以及它所焕发出来的苍凉意想和惊心动魄。

茶马古道是指以茶为传播、贸易和消费主体,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手段而形成的文化、经济走廊,茶马古道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和一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不同于茶马互市,犹如茶马古道不同于丝绸之路一样,前者有着民生、民间的一面,而后两者更有官方性质。在时间上,民间贸易也远远早于官方贸易,从历史经验来看,只有民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上升到官方贸易。早在宋代,就有不少人看到官营茶马互市对市场的危害,即便是在严禁私茶通番的明代,民间的茶叶也是一派繁荣气象。茶马古道正是在民间贸易以及民间资本的驱动下,才为我们保留了至今仍旧可以触摸的许多遗迹。

行走文化的奇迹

茶马古道是沿线各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创造,除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外,还是当下西部民族的生活的活例证,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贯穿了整个横断山脉,跨越中国西部多省区,连接着三十多个民族、八千多万人口,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民族和区域。

行走茶马古道,可以体验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独特文化经济走廊。从云南开始,可以在体验生长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流传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古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三千多米,巍峨的高黎贡山,沧桑的博南古道,曾经是汉谣中艰难的代名词,剑气风霜、荡气回肠并没有成为往事,而是铭刻那一路的石碑、石刻和摩崖之上,留在无数人的心中。

在唐代,茶由两条线路传人。一条是北方的唐蕃古道,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她的身后是吐蕃与唐延绵不断的官方贸易与朝贡往来。另一条,则是从云南丽江。今天的人,依旧把丽江传人的滇茶称呼为“绛茶”(Iiangjia),意思就是“纳西茶”,而则是茶在唐时期西南一带的别称,这一称呼在藏语中保留至今。对茶的重视,可以从日常细分中看出端倪,其谚语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又说“茶是肉,茶是血,茶是生命”,同时,他们对茶的来源有着非常细致的区分,不仅有着种类如汉地茶、酥油茶、饮用茶、常用茶、佛事茶等等划分,还把茶的运输条件都考虑进去,如半包茶、牛皮茶、针缝茶、官驮茶、竹篾茶、竹包茶等等,有兴趣的人可以比较《藏汗大辞典》、《汉藏对照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会有更惊喜的发现,藏族人对茶之热爱,可见一般。上个世纪做的《藏族社会生活调查》中,僧人的饮茶开支占到了收入的11%以上,普通人家也占到了8%。

茶的远征,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贸易线路,贸易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兴起,现在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等,都是茶马贸易创造的高原明珠。

另一个典型就是桥,远在唐代,就因为吐蕃神川铁桥的修通而出现铁桥城;在昌都分别有三座桥,桥、云南桥和四川桥,他们分别是、云南和四川马帮投资修建的。马帮修桥是茶马古道很典型的财富转移方式,当地居民一无需求,二无财力,故在茶马古道上,许多桥都是往来的商人修建,修建桥的同时,也修筑了庙宇――祈求桥永固的同时,也安慰在路上的身躯与心灵,因为马帮群体中往往有不同信仰之人,故常会看到庙中有不同的神,这带来了多种信仰的神共存一庙。贸易往来带来了信仰的多元,这是茶马古道很了不起的地方。

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尽管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上有众多的民族,但这些民族的第二语言统一在西南官话下,这是世界文明传播史上罕见的实例,无疑是茶马古道又一大贡献。拿云南省迪庆州小中甸村来说,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习俗,通用藏语交际,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而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许多藏语词汇就来自西南官话。芒康,纳西族说藏语,而当地的藏旗说的却是纳西语,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地区无法遇到。

在某种层面上,正是茶马古道开拓性,才使得那些世居在被高山大川所阻隔的区域的民族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始于南诏国时期的罐罐茶,现在不仅流行于云南广大区域,还在四川、甘肃、湖南、陕西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事情。

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通过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增进了几个民族之间的友谊。信徒香客们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来来往往,文化互相渗透。除了佛教之外,沿着茶马古道进来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儒释道多元并存。许多人会发现,在怒江、丽江、中甸、的一些民族信奉天主教,他们会说简单的英语,而这些英语却是古英语,茶马古道所经地域,可以说是世界宗教文化的一片神奇而罕见的天地。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及历史沿革,更由于众多民族生息于此,于是造就了这一带宗教文化的多元性、民族性、地方性、扩散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就如万花筒般缤纷杂呈,气象万千,世世代代生息在茶马古道沿线的众多民族密切往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

茶马古道是探险旅游者的乐园。为什么在中国西部到现在还会有茶马古道存在?为什么至今还有人靠古老的人背马驮来维持日常运输?原因有两个:一是特殊的自然地貌,二是众多的民族分布。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其中有9座都在中国西部。而世界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仅在中国西部的就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等。从西北部青藏高原连接到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虽然降下了2000多米,但依旧是山脉连片,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另一端,还连接着黄土高原秦岭等。青藏高原几乎是中国主要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中国西部是高山大河构成的地形,河流落差巨大,多瀑布与险滩,最终造成了几乎不可能依靠水力航运。横断山脉的南北走向,导致“上高山则疑登天,下徒路则几同赴壑,羊肠鸟道,修之实难”,加上技术和财力无法支撑出现大马路通道,很长时间里,这一区域的民众就只能通过山路和小道来完成运输。

但是,没有人,就不能有道路的出现。在这些高山大河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物质需要,使他们之间的长期的物质交换,使茶马古道会成为可能。在这条道路行走,既是视觉大餐,又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茶马古道创造的奇迹,还有对路线的选择。剑川茶马古道的鸟道雄关,是鸟的迁徙之路,上面是鸟儿飞翔,下面则是人背马驮。而茶马古道亚东段,在抗战期间则是上面是飞机飞,下面是马帮络绎不绝的身影。横跨澜沧江的博南古道,从马道、车道再到高速公路的修建,无―不要经过该区域。青藏铁路也是沿着北边茶马古道之唐蕃古道一路南下,设计者要小心翼翼才能避开那些破坏古道的行为,这样的例子在茶马古道还有很多,最佳的路线选择,只有在握着精密仪器的今天,才会感叹,为什么古老的茶马古道会与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路线有那么多重合点,而今天的滇藏公路,正是沿着茶马古道修筑而成。

茶马古道的范围及线路

茶马古道范围的划定必须首先从“茶马古道”概念的确认开始,而后者又有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茶马古道指的是起于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换取藏区的皮毛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除了云南、四川、三省之外,它的范围还可进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肃等省区。

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云南、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毗邻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就地理范围而言,它不仅覆盖了历史上的“蜀身毒道”、“旄牛道”、“五尺道”、“进桑麋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等,还包括了之前的学者们提出的“西南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随着唐朝之际茶叶传人藏区并成为藏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以茶叶为载体的藏区与茶叶产区的商贸往来日趋发达,逐步形成了从茶叶产地到藏区的茶叶商贸之路。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又以行政力量大大强化并拓展了原本由民间商帮踏出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亚洲大陆上历时最为悠久、空间分布最为庞大复杂的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商业交通网络。

其范围还远不止国内的西南几省区及其周围地区,还随着商帮的辗转运输而覆盖了周围的邻国,如从云南出发的茶,又经西双版纳、普洱、腾冲等地进入到了越南、缅甸,进而辗转到达印度。从雅安出发的茶,则经过的亚东、聂拉木、吉隆等出口,进入到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甚至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这些地方也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传统商贸往来的范围,也是茶马古道覆盖的范围。

在开始讨论茶马古道的线路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

首先,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茶马古道是由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通往等传统茶叶市场,并将等地的皮毛和药材等物品运往其他地区的商贸通道,但其实茶马古道并没有确切的起点与终点。比如中甸地区的马帮最远到达易武贩茶,对他们而言,中甸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而易武就是茶马古道的终点;而易武商人贩茶的最远之地是中甸,对他们来说,易武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中甸就是茶马古道的终点。任何马帮都不会“放空”白跑一趟的,都要在回程的时候带上当地没有的货物,所以,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后文中我们提到茶马古道从一地到一地也只是方便表述,指的并不是单向的运输,而是两地之间的双向交流。

同时应当再次指出的是,茶写占道也不是某几条确切的道路,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这就犹如人体有主动脉、静脉和其他毛细血管―样,虽然有川藏道、滇藏道或者说贡茶道、买马道、雪域古道等众所周知的“主脉”,但这些并不是茶马古道线路的全部,在这些“主脉”的周围,还分布着无数类似毛细血管般的支线。因而,茶马古道并不是几条道,而是一张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中心的庞大交通网络,其还延伸到了国内的西北地区和周边的国家。

然这并不是说茶马古道没有核心与重点区域。它虽然覆盖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及南亚和东南亚的诸多国家和地区,但因地理位置、茶叶运输历史、文化遗留等原因,滇川藏这一大三角区域在茶马古道及其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茶马占道覆盖范围的广泛和线路的复杂,我们要想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之内就把茶马古道的范围和线路讲清楚是极为困难的,只能就茶马古道重点区域内的主干线略加说明。茶马古道在中国境内的干线主要有三条,分述如下:

第一条是滇藏茶马古道,即以云南产茶区西双版纳和传统普洱茶集散地普洱为中心的路线,走向大致是由云南南部通向西北部,即由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普洱茶产地和集散中心,经大理、怒江、丽江、迪庆等地到,再经碧土、邦达、基都、类乌齐、边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等地,最后到达拉萨,从拉萨出境后再进入尼泊尔、不丹、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条是川藏茶马古道,即以四川茶叶产地雅安为中心,从雅安出发,经康定、泸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到的昌都,与云南茶马古道相汇后,经过邦达、昌都、类乌齐、边坝、工布江达等地,进入到拉萨。

第三条是从西宁到的唐蕃古道,从西宁出发,经过日月山,湟源区域,到玛多、玉树、杂多、安多后,与川藏茶马古道在那曲汇合,从当雄进入拉萨。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茶马古道”的这三条干线都不是单一路线,在连通藏区和周围地区的方向上,还有其他若干与之平行或交叉的支线。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择形成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的主要通道,此处就不列出包括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其他线路。

下面我们将从滇藏道、川藏道以及内循环道人手,具体谈茶马古道的分布以及路线。

滇藏道

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普洱等地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至今这里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大茶树仍比比皆是。这里还―直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主产区,也是历史上藏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茶叶的主要来源。

由云南通往的茶马古道主线为:大理洱源剑川丽江石鼓,在这里分为两线,一线过小中甸、香格里拉,一线过巨甸塔城拖顶奔子栏。两条线路最后在德钦汇合,过盐井,到芒康。从芒康开始的路线再次分为几条路线,一条是北线,经芒康察雅昌都,与川藏茶马古道汇合后过类乌齐马利洛隆边坝尼木嘉黎到工布江达,过金达、如多,到墨竹工卡,经达孜进入拉萨;另一条为南线,芒康登巴左贡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工布江达,与北线汇合后,沿着金达、如多,到墨竹工卡,经达孜进入拉萨。

滇藏古道在昌都出来后,除了上述路线之外,在类乌齐还有一条分支线路: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到那曲后与唐蕃古道汇合,过那曲、当雄、羊八井,进入拉萨。

川藏道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恩赐,历史上的成都很长・段时间内―直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蜀地的商人早在西汉之际便突破祟山峻岭的险阻、瘴气风雪的阻挠和西南地区众多部落之间的隔阂,以接力的方式将蜀布、邛竹杖、铁器等商品运送到了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也为成都平原和茶马古道上引入了产自印度洋的海贝。

不仅如此,距成都不远处的雅安地区也是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茶叶产区,而且也是茶叶较早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地匿之一,早在西汉时期的王褒便在其《僮约》中规定:“武阳买茶”。因而,由四川和地区茶叶贸易商形成的川藏道也是茶马占道的主干道之一。

由于地理上的临近和民众之间的不断交往,川藏道和滇藏道之间也有着彼此交叉的关系。如成都和雅安通往拉萨的道路,与滇藏道在昌都和芒康与云南道汇合。由于改朝换代和版图变化等原因,西昌区域,在很长时间内,属于云南版图,今天西昌到雅安段的茶马古道,也是滇川道的重点路线。

滇川藏“大三角”

在地质作用下,滇川藏结合部的“大三角”地区拥有着亚洲乃至世界最为奇特神秘的地形地貌,河流、山脉交错,气候垂直分布,西面高约5000米,东面高约3000米。这里东接中原,北通西域,西临印度,南通海洋,构成了一块独具一格的地理单元,同时也造就了独特的生态格局,既制约又丰富了周围的民族和文化的想象空间。

不仅如此,这里还受到过多种民族集团和文化的冲击,印度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氐羌文化、东南百越文化、中南百濮文化都在这里交汇,茶叶,丝、稻米、甘蔗等农作物也从这里走向并改变了世界。也正是在各种物资和文化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造就了茶马古道,进而以其独一无二的“纽带”和“媒介”作用,发挥着超强的“黏合剂”的作用,将印度文化、中原文化、雪域藏族文化、氐羌文化、百越文化、百濮文化都凝聚在了这里并播布到了世界各地。

因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正是茶马古道的核心区域,的昌都和芒康也成为了滇藏、川藏古道的重要汇合点,以丽江和雅安为中心的茶叶集散地才串联了滇川、滇藏等多条重要茶马古道线路。

地区茶马古道

北线:拉萨羊八井当雄那曲安多唐古拉山口雁石坪沱沱河五道梁昆仑山口格尔术,最后进入青海。

西线:当雄纳木措班戈色林措措折尼玛洞措改则雄巴革吉噶尔日土,北上到新疆的叶城。

南线:拉萨尼木江孜日喀则拉孜定日萨嘎仲巴帕羊到巴嘎,从扎达到噶尔汇合。

地区出境线有主要三个,分别是亚东、聂拉木、吉隆。

如果把茶马古道与今天的滇藏公路、川藏公路,以及大丽铁路、青藏铁路对照,会发现有许多重合的地方。

上一篇: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马尔代夫:情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