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 相得益彰

时间:2022-10-04 06:04: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而,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读写一体,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师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本课以台湾作家王淑芬的《我是》一书为例,进行了读写一体的教学尝试。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轮廓 初写:尝试“”自述

师(屏幕出示“”二字):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时,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形象?谁来描述一下?

生:我没见过,但我想这个人应该是痴痴呆呆的。

生:有一次,我去公园玩,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在公园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生笑)

生:那次我去外婆家玩,走过一条大街,看见一个人躺在大街的转弯处,挥舞着报纸,在那儿跳来跳去,傻里傻气的。

师:我们五(4)班的同学,包括下面听课的老师,都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大家的智力都是正常的,不是。但非常抱歉,今天我要让大家当一回。(生作惊讶状)

(出示写话要求:假如你就是,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用上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师:时间3分钟,课堂时间很宝贵,要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始写。(生写)

师:3分钟到,停笔。现在开始交流。仔细听,我们来评价:有没有用上第一人称?有没有写出一点的味道?

生:我喜欢冬天穿短衣服,夏天穿厚衣服。我喜欢吃别人扔掉的烂苹果,我一听到音乐就跳舞。

生:他用了第一人称来写,写出了傻傻的样子。

……

生:谁不认识我啊!我就是班里那位爱好广泛的帅哥。我喜欢跑步,一跑就是1000米;我喜欢看书,一下子就能翻完一本;考试时,没人做得有我快,我会用最短的时间画满整整一张试卷,老师看了总是笑笑从我身边走过去。这就是我,大名鼎鼎的周书立。

生:他写的不认为自己笨,还说自己爱好广泛,考试很快,很有意思。

师:对呀,这就是他写得高明之处。我刚才在下面看,许多同学第一句话都是这么写的:我是一个。知道自己是吗?(笑声)他就跟你们不一样,明明很傻,还自认为爱好广泛,大名鼎鼎,更加突显了的样子。你看,同学们第一回当就成功了,自我介绍得这么好!给自己一点掌声。(学生鼓掌)

师:每个人心目中的是不一样的,老师今天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位。我们来看看这位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出示《我是》一书中“自我介绍”片段,请一生读)

我每天都很快乐。

我认得“大”“中”“一”,我每天去给同学们提开水,路过操场时,我会停下来偷听榕树上的鸟叫。我还有一个朋友,叫“跛脚”,不过,你不能这样叫,他会生气的。

我有一个妹妹,她不许我告诉别人说我是她哥哥,也不许我靠近她。可是有一次她摔倒了,很痛,她怪我不过去扶她,我就知道了,她摔倒的时候我可以当哥哥,我就希望妹妹常常摔倒。

我叫彭铁男,不过多数人叫我“”。

我每天都很快乐。

师:读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他的名字吗?文中还提到了一个人,叫“跛脚 ”,看这两个字,你猜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腿脚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师:是呀,只能交上像“跛脚”这样的朋友。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回答:傻傻的、快乐、天真、可爱、乐观、乐于助人……)

师:这个片段也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用第一人称来写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很亲切。

生:一下子就能和文中的人物亲近起来。

师:读了这段话,我们认识了一个天真、乐于助人、可爱的。你喜欢这个吗?(生齐答喜欢)

【评析:如何激发学生读写的欲望,当以趣为先。从见过的聊起,激起学生的兴趣;尝试当一回,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然后走进文本,学生读之始,趣已盎然。从写的角度看,试着用第一人称来介绍,指向明晰,要求简单,学生自然乐意尝试。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关注了学生写作的速度,这与新课标提出的“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是相吻合的。】

二读:走进“”内心 二写:细描“”特点

师:的智力较正常人低下,他肯定比我们要笨一点,傻一点。但是他也一样要学习、上课,想了解他是怎么上课的吗?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读一读。

(出示书中“上课”片段,学生读)

我也想好好读书。老师上课时,我都坐得很直,用力地听,但是都听不懂;黑板上写的,也看不懂。所以,有时候,我就会睡着。

以后我不可以睡了,我要好好读书。

我就开始好好读书。上历史课时,我拿出课本,用手指着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往下数;数到一百,再从一开始数。我认真数,就没有睡。

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同学都把它抄在课本上。我也赶快拿出笔,用力看,终于被我找到三个认识的字。我低下头写“中”“大”“一”。

我还想再找认识的字时,历史老师已经擦掉,又重新写别的了。

我没事干,就用铅笔帮课本上的人画胡子,还给他带手枪。我这样画,妈妈一定会骂,所以我又用橡皮擦擦掉。我再找黑板上认识的字,又给我找到了,还是“中”“大”“一”。我赶快抄到第二页。

这一节课,我没有睡着,我很高兴。

师:读了这个片段,你认为这还是一个怎样的?

(生回答:有上进心、想好好读书、幼稚、容易满足、很想睡觉的……)

师:对于而言,历史课是这样度过的,其他课是否也这样?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体育课,等等,我――彭铁男又会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继续用第一人称写一个片段,写出彭铁男上其他课的情景。时间6分钟。

(生写,时间到即停笔交流)

师:我们开始交流。评一评:什么地方写得最好?写出了一个怎样的?

生:我最喜欢音乐课了。每当老师弹着钢琴的时候,我的头就会随着老师的节拍点啊点的,我觉得那样很好玩,每当同学唱歌时,我就开始唱:“大――中――一,大――中――一……”因为我只认识这三个字,我还会编曲呢!因为每次唱大、中、一时我都会唱出不同的音调。可是每次音乐考试时,老师都给我打0分,难道我唱得不好听吗?

生:她写出了喜欢唱歌,非常天真的特点。她还会接着前面读到的片段往下写,比如说“他只认得‘中、大、一’”。

师:她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了上音乐课时的样子。他的想法也特别有趣,符合的特点。

生:这是一节语文课,我没事做,低着头在课本上画太阳、小草、月亮。老师见我没盯着她看,于是问我:“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我站了起来,摸了摸头说:“老师,别怪我,不是我杀的……”全班都大笑了起来,连老师也笑了。我非常不解,他们为什么笑啊?肯定是相信我不会杀林黛玉吧!

生:我觉得老师的问题以及的回答写得很妙。写出了一个可爱的。

生:我喜欢上数学课,因为听得懂,尤其是一加一等于几我是知道的。我没事的时候还会念叨一番:“一加一等于二。”数学老师夸我能干,我非常开心。我最不喜欢电脑课了,每次上电脑课我都听不懂,别的同学电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我还不知道哪里开机呢。电脑老师经常骂我大傻蛋。

师:这位同学很高明,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他上这两种课时的不同表现。

师:同学们写得真不错!我想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呀?请你来说说。

生:我在写的时候,就想成自己真是那个,好像能和他同甘共苦了。

师:说得多好呀!因为我们走进了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感同身受了,才能写出他会做些什么,想写什么,从而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特点。

师:是这样上课的。因为他智力低下,正如同学们所写的那样,在说话、理解方面有异于常人。除了上课的表现与我们不同外,在其他方面又是怎样表现的 呢?让我们再来读一个片段。

(出示书中“母亲节送花”片段,一生读)

母亲节到了,老师叫我们做一朵花送给妈妈。

“跛脚”做好的花很大,像个大碗。“跛脚”是我的好朋友。他对我说:“我的妈妈很可怜,为我吃过不少苦。”

我知道什么是“可怜”,就是会哭的那一种。

他又说:“彭铁男,你的妈妈也一定为你吃过不少苦。”

我其实不知道妈妈吃什么,我有看过她吃饭和面。有没有吃苦,我也不晓得。

放学的时候,我把花拿在手中,一直背:“母亲节快乐。”丁同走过我身边,把他做的花扔进垃圾桶。

他回头看我,说:“,赶快把花送给妈妈,好让妈妈喂你吃奶。”

他大概不知道,我已经没有吃奶了,现在我都吃面。他是不是没有妈妈,才把花丢掉?

不过,我没有问他。我如果说别的话,会把刚才背的“母亲节快乐”忘记。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回答:天真、有孝心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我们一开始以为只是傻傻的,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他还是个可爱的、乐观的、天真的、有孝心的人。你们喜欢上他了吗?

生:喜欢。

【评析:第二次读,精选了书中的两个片段,记叙的故事情境和人物经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逐渐建构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第二次写,有书中的片段作参照,加之脑海中已有人物丰满的形象,大部分学生在6分钟时间里完成了片段练习,写作速度明显提高,在继续运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基础上,无痕地进行了“走进人物内心,抓住人物的言行,写出人物特点”的写法指导。与第一次读写相比,似乎能聆听到学生读写能力生长拔节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三读:浏览书籍全貌 三写:创写“”故事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认识了一位虽然傻傻的,但却又可爱善良的的。你知道刚才我们阅读的这些片段来自于哪本书吗?

(师介绍书籍《我是》,介绍台湾作家王淑芬)

师:想读这本书吗?我给大家带来了整本书的目录(屏幕出示)。读读目录中的这些标题。(生读)

1.我是 2.我是快乐的 3.我要好好读书 4.全部都写“1” 5.我做一朵花

6.送给“跛脚”的 7.水球大战 8.英文补习班 9.我的座位 10.英雄与

……

师:你最想看哪个章节?老师推荐大家一起来阅读其中一个章节――《全部都写“1”》(文本内容此处略)。(下发纸质稿,学生自读)

师:这个章节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老师教给他考试的诀窍,让他全部都写“1”。我觉得我们老师也会这样做!

生:“生物课老师骂同学,选择题第三题全班都中陷阱,只有一个彭铁男答对,你们都是吗?丁同不服气,说彭铁男是猜的,老师更生气了。”这里我印象最深,觉得好笑。竟然能歪打正着,猜对答案。

师:从这个章节中,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

生:很谦虚的。

生:听话的。

……

师:读完了这个章节,你能学着写一个章节,也来讲一讲的故事吗?

(出示要求:用上第一人称,走进人物的内心,选择合适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写出人物的特点。可选用书上目录中的题目,也可自拟题目。要求一气呵成,尽量少涂改,时间15分钟)

(生写,交流)

生1:我写的是《我画木瓜》(略)。

生2:我写的是《月考是什么》:

今天,我们进行了单元考试,我不知道写什么,在那傻傻地坐着。突然,耳边传来了杨老师排山倒海似的声音:“彭铁男!你这个,试卷都传好了,做白日梦也不用做得那么专心啊。”我说:“杨老师,白天人是不会做梦的,没有床,没的做。”杨老师被我气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她才说:“算了,不和你争,明天月考考好一点就行了。”我一听,非常高兴,心想:去月球上考试,太好了!我还没去过月球呢。

第二天,我兴奋地来到学校,等待宇宙飞船把我们接到月球去。可是,老师却开始发卷了,我对杨老师说:“杨老师,我们不是去月球上考试吗,怎么现在就开始发卷?宇宙飞船还没来呢!”刚说完,杨老师就生气地说:“彭铁男,你怎么还没明白,月考是每月一考,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这节课,我一直在位子上琢磨月考的意思,直到下课还没想明白,月考难道不是去月球考试吗?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月考的意思,哎――

【评析:第三次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通过呈现目录浏览书籍全貌,引发学生内心那颗蠢蠢欲动的阅读之心。推荐阅读其中一个完整的章节,再次深入感受这一人物形象。第三次写,顺理成章地指向了篇章。有了前面读的积淀,写的指导,学生的写选材多样、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天真、可爱又傻傻呆呆的形象,就连语言也贴近了作者原有的风格。】

续读:带上思考阅读 续写:尝试合作写书

师:想知道作者王淑芬为什么写《我是》这本书吗?

(出示后记《他不是》,学生阅读)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替那些智力发展迟缓的人,说几句话:“请你不必嘲笑我,因为我听不懂;请你给我一些帮助,让我多认几个字,学会一两样本事。聪明的你,你一定知道该对我做些什么。”

我不能造桥铺路,无力参与慈善事业,只能保有一颗温软的同情心,作为对世界的回馈。我很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因为看了这本书,改变了心中的一些想法。

世间弱势者,哪一天被真心且长期地注目过?

师:看了这段后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以后再遇见,我会尽我的能力教他们一项本领,经常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

生:以前我们班里就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今后我要多帮助他,不歧视他。

生:我没有想到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虽然笨了一点,但他们善良、天真,也想努力学习,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关爱。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世界上,像这样的弱势者还有很多,比如乞丐、残疾人……需要我们真心且长期地注目。相信你读了这本书后,想法上会有一些改变。

作者后记的题目用的是“他不是”。现在,我想问大家,你现在还会叫他吗?(生答不会)老师想给板书中的“”去掉,更换一个词,你们觉得应该换成什么?

生:应该称呼他的名字,堂堂正正地称呼他“彭铁男”!

生:应该改成“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丰富的感情……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看法的转变。是呀,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爱护。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两项作业:完成《我是》整本书的阅读;将你写的故事进行修改润色,全班同学汇集一起打印成册,创编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书,题目也叫《我是》。

【评析:课虽终,读未完。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书阅读,在读中继续思考感悟;课已至,写还续,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会对写有修改补充,将每个人的故事汇集成册,编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种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会让孩子们再次掀起读写的涟漪,这种读写会伴随着他们的生命一起成长。】

总评:

“读写一体课”,是语文教学中一次大胆有创意的尝试。整节课的设计直指当前阅读与写作脱节分离的现象,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强化了读写一体化。当读与写融为一体时,读如源头活水,汩汩不断,滋润着写作之花;写如娇艳之花,芬芳美丽,点缀着阅读之水。

从“读”的视角看,课堂从轻松聊天开始,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中唤醒“”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把孩子的心引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建构了一个立体、多样、全面的“”形象,在学生欲罢不能的时候,推荐阅读整本书,达到了导读的目的。

从“写”的视角看,学生进行了三次写作练习。第一次是学习用第一人称写以往了解的形象,用时3分钟,评价的重点在于第一人称的运用。第二次是模仿写一个片段,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抒写课堂中的形象,用时6分钟,评价的重点是是否走进人物内心,抓住人物言行,写出人物特点。第三次是补白章节,写一个完整的故事,用时为15分钟,评价的重点是综合运用读书过程中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三次“写”是有层次的,从句到段再到篇章,从学用人称到模仿迁移,再到独立构思习作,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巧妙地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从“读写一体”的视角看,整个教学过程中三次写四次读,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与写不是孤立平行的,而是层层推进、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的,真正体现了课标提出的“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领学生进行“读”“写”实践的同时,教师还关注了德育目标的渗透。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读书不仅是为了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还要从书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上一篇:三好学生美国 “变坏”记 下一篇:纽约去了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