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空管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时间:2022-10-04 05:05:04

新时期空管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摘 要】当前,随着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为保障航空运作的有序性,在我国已经有部门地区实现了雷达管制,但由于各个地区间雷达管制的具体标准并不一致,从而不能保障空管雷达系统的稳定运行,致使其综合评判效果较低,不能实现有效的空中管制,进而引发空中安全事故。因此,强化对航空系统的空中管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新时期空管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判,确保其评价的有效性,进而能够更好完善航空管制体系。

【关键词】空管;雷达保障系统;性能;模糊;评价

为缩小雷达管制间隔的安全距离,完善国内空管雷达运行系统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有效的综合评判体系,通过对涉及到雷达运行系统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的科学依据,并凭借相关计算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制定出完备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从而保障雷达系统运行的正确性、有效性,确保空中管制系统中雷达管制体系的安全、正常运行。

一、影响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

雷达保障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具体包括空中监控管理、指挥运作、空中保障及维修等。因此,影响其系统运行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其检测性能、数据处理、质量、定位准确性及雷达系统的主要分辨能力等。其中衡量雷达检测性能的指标又是关键中的另一个重点,它是影响雷达系统判断能力的核心指标。系统中的质量性能指标则是用来保障定位准确性的关键,通过提高定位精度来提升系统的分辨能力,减少判断误差,提升系统性能。此外,雷达保障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指标也是保障整个系统辨别目标正确性的关键指标。最后介绍的是判别系统运行有效性的指标,它主要囊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衡量系统有效的实行性,然后是判别系统在任何时段的有效性及其稳定性。总之,以上所介绍的几个具体指标均为影响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指标。

二、模糊综合评判空管雷达保障系统性能的主要方法

(一)将影响雷达系统性能的指标集合为A

由于影响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指标有许多,为了保障评价的有序性,需要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为其建立数据集合,将指标分层处理。首先从较大的影响因素出发,表示其数据集合。A={A1,A2,A3,A4,A5},然后从影响各项指标的运作方面出发,从有效性等方面去考虑,将内部集合细化。即A1={A10,A11},A2={A20,A21}等。以下表格为影响系统运行重要指标的相应运行标准。

系统有效性 实时有效性大于99.7%,时段有效性小于等于10小时,最长失效实践小于等于4小时。

(二)根据影响雷达性能的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B

我们可以根据影响雷达性能的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B,以B1,B2作为衡量评价效果的标准,用B1表示系统运行正常,B2表示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该集合可以表示为B={B1,B2}。

(三)按照指标重要性建立相关集合C

由于各航空事业单位对涉及到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指标的关键作用的定位并不一致,尤其着重关注的方面,同样也有其觉得并不能够作为重点的方面,因此需要按照指标的重要性建立相关集合C,分别将五个关键性能的重要值定义为0.17,0.36,0.11,0.2,0.16。即C={0.17,0.36,0.11,0.2,0.16}=1。

(四)根据集合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得出雷达系统评价结果

建立完备的评价集合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判断出雷达系统评价的有效性。根据向量及矩阵分布规律,计算出其评价值,得出检测性能在系统运行中的评价值为0.49,系统分辨性能评价值为0.41,数据处理功能及传达延缓时长、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值分别为0.49,0.21,0.82,将其带入向量与矩阵中得出对整个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的评价,得出结论:从整体而言,雷达系统运行较为正常,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势。

综上所述,在航空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为保障航空空中管制系统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需要对其评价系统展开深入的研究,从检测性能、系统分辨性能、数据处理功能、传达延缓时长、系统有效性等五个重要指标的方向去综合评价,确保对整个雷达保障系统运行性能能够准确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航空管制实践。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为空中交通管制等部门提供更好的现实依据,从而对航空事故进行更好地预防,减少由于检测系统不稳定而造成的估算失误,增强雷达管制的有效性,进而做到维持航空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便捷与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辉,王红,陶海印等.基于DHGF算法的对空情报雷达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综合评判[J].舰船电子对抗,2008(02)

[2]黄建军,杨江平,李桂祥.雷达综合保障信息系统结构体系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01)

作者简介:

王超(1986-),男,河北定州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中国民航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管制中心。

上一篇:数据融合技术在船舶组合导航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