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有效评价

时间:2022-10-04 05:02:31

浅谈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有效评价

在贯彻实施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阅读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改变。课堂上师生关系得到了调整,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民主合作的共同学习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真正拥有了学习的权利。然而,在自主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具有个性化,这些解读有可能是独特而有创造性的,也有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面对这个问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只是一味地肯定而不敢否定,有些教师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也有些教师采用说教式的“价值灌输”或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这些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势必使语文教学由原来的极端步入误区。

一 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评价存在的误区

1.评价的盲目和随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状况,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来说,不少教师都遵循一个模式,认为学生运用的阅读方法越多,说得越离奇,就越有个性,不少教师面对学生的“个性阅读”总习惯于为学生一味叫好,“你的解读分析很奇特”“你的理解很有道理”之类的语言几乎成了个性化阅读评价的流行语。

2.评价内容狭隘

对文本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是语文区别于数理化的重要之处。“非白即黑”“独一无二”式的语文教学违背了语文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由于语文文本意义具有开发性和生成性,而每个学生因个体的经历、智力、学力、情商、性格的不同而决定了其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这种个性化体验是多方面的,不但映射出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技能,还映射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而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面对个性化阅读,其指标和内容过多指向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忽视对学生文本的阅读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许多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和知识的再现,或者只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而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评价。

3.评价方法简单

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学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评价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的学生往往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评价只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

4.评价的主客体单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学,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交流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真实意义——交流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导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是教师评价学生。

5.评价的价值取向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认识态度方法等,透过文字表面去感受蕴涵在文字背后的信息。但教师在理解这句话时,却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看成是学生的收获,“怎么样都行”成了对个性化阅读的曲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 正确发挥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评价作用

针对当前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评价的种种弊端,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呢?《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地发展。“有效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所谓有效,即在实施上要讲究方法,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1.评价课程应重在激励,以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由人的需要引起。教育家指出:学习动机是引导某种学习行为的指示器,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而激励性评价是目前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如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等。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评价,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评价应关注“三维”目标,以人为本

任何“独特体验”的形式与深化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多次反复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而恰恰就是这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成长。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直面人性。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学堂,师生依托文本,在彼此对话的同时进行着情感的融合与心灵的交汇,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自然流淌的情感,教师要悉心演绎这种情感,在互动评价中,让心更真,情更浓。

3.评价应实行分层化

当今教育提倡的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对学生来讲,最大的自由就是他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并得以张扬。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应灵活运用评价标准,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4.评价应主客体多样化

有效的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三种。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对学生某个学习过程予以肯定或纠正;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哪些过程是最优化的,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最优化少走弯路,提高个性阅读效率;学生互相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对学习过程、方法、体验等进行判断,评价好在哪里,不合理在哪里等,教师可依据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个性化发展。

上一篇:初中生物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初探 下一篇:运用游戏 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