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研究促进中西医交融

时间:2022-10-04 04:46:17

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研究促进中西医交融

摘要:目的:探讨NEI网络学说与中医学的关系,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NEI网络的实质进行述要,对与NEI网络的整体调控机制与中医理论密切关联,如阴阳学说、经络学说、情志学说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NEI网络整体调控机制与中医理论密切关联,中医药手段对NEI网络有良性调节作用。结论:NEI网络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拉近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距离,促进了中西医交融。

关键词:NEI网络;整体;调节;中西医交融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821-02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ity Net work,NEI)是20世纪生物体自身调控机制研究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它的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难以用一一对应的线性思维解释清楚。随着科技的推进,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不断归统于整体、联系、动态,这与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整体恒动观是相契合的。可以说,NEI网络研究拉近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距离,为中西医提供了一个相互交融的契机。

1NEI网络述要

1977年Base-dovsky[1]提出NEI网络学说以来,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它揭示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物质基础,联系途径和机制,以及其生理和病理学意义,为人类认识复杂而精密的生物整体调控开辟了新的视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逐步认识到NEI网络是生物机体内存在着的精密完整复杂的调节体系。它是一种多维立体网络调控机构,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信息传递系统通过信息(细胞因子、激素、化学递质等)联系调节着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它们的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严密组织起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从而达到整体功能的协调统一,即所谓整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信息传递系统之间有相互作用的介导物质和共同的生物学语言。在这一网络中不但存在结构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协调。NEI网络不但在生物医学范围深化了关于疾病发生机理的认识,而且扩展到社会医学领域,从而为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2与NEI网络交融的中医理论

2.1阴阳学说与NEI网络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揭示健康的实质就是平衡、和谐。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稳态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NEI网络与人体阴阳平衡有着密切关系。《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说明疾病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导致抵抗能力下降而引起的,这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相吻合。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阴阳失去相对的动态平衡,造成阴阳偏衰、偏盛、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等病理状态,中医学称之为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衡往往是由于NEI网络某个环节乃至整个网络紊乱引起的。所以,人体的阴阳平衡很可能是通过NEI网络的双向调节实现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紊乱,均可导致阴阳失衡。

2.2经络学说与NEI网络

经络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络成一个统一整体,通过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达到沟通机体上下内外的整体调节作用。经络是一个与机体多系统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独立的体系,除了有其独特的经络循行感传线路、腧穴定位及治疗作用外,还有特殊的结构和形态学基础。同时又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在功能上相互交叉、作用上相互影响外,经络与ENI网络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体系,即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经络与神经系统有联系,其中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而神经递质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络与内分泌系统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针刺影响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其中神经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经络与免疫系统有直接关系的证据是与淋巴系统的联系,经络通过其腧穴与淋巴管的相互位置关系,使经络与免疫系统的联系在形态学上有了基础。

2.3情志学说与NEI网络

持久、过度的情志异常,往往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易诱发、加重多种疾病。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精神因素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医“情志致病”的机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是引起NEI网络系统的失调。愤怒情绪发生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对肝脏和其它一些器官都有影响。情志活动对免疫功能也有影响,愉快的情绪能使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的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活性增强;恶劣的情绪可使免疫功能抑制。当应激的负荷作用于机体时,免疫功能抑制,辅T细胞及抗体生成减少,容易发生感染及诱导肿瘤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应激可使机体对潜伏病毒的抵抗力降低[2-3]。

2.4肝主疏泄与NEI网络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气疏泄正常是维持肝脏自身功能活动的前提,也是调节整个机体代谢正常的基础。肝气疏泄具有多功能性,能协助、调节、控制各脏腑之气的运行代谢。肝能疏泄无形之气,又能调畅有形之血,对机体内的气、血、精、水的代谢,起着调节、控制的特殊作用。肝主疏泄,与神经系统调节、核酸代谢、内分泌激素的代谢、激素的灭活作用、抗病解毒功能、血液的贮藏和血量的调节等有关。可知肝主疏有整体调控功能,具有一定的NEI网络调节的功能机制。

3中医手段对NEI网络的良性调节

虽然现代医学首先提出NEI网络,但一直未找到调节这一网络的有效手段,而中医针、药手段因其整体、双向调节的特点,却能对这一网络起到很好的良性调节作用。近年来,国内有不少有关中医药对NEI网络调节作用的研究。针灸本身不提供任何外源性物质,却能通过对NEI网络调节,对下丘脑―垂体―性腺(HPA)轴发挥影响,在病理情况下起双向调节作用。针刺能使中枢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ND)等神经递质发生变化,针刺也可使机体释放一些有调制作用的免疫细胞因子,从而对整个NEI网络进行调节[4]。

通过药理实研究发现,补益类中药(如人参、锁阳、淫羊藿)具有NEI网络调节作用。而中药复方对NEI网络调节,是目前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按照中药作用的散弹理论,中药实际上是一个多靶作用系统,进入体内后能够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作用于失去平衡的NEI网络,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使得机体重返稳态,恢复健康[5-6]。

NEI网络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NEI网络调节机制与中医理论交汇、关联,拉近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距离,也给中医与现代医药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为解决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BasedovskyHo,work of immune-neuro-endocrine interations[J].Chin Exp Immunol,1977,27(1):1-12.

[2]佟琳.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3,9(11):686-688.

[3]石立,钟历勇.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与胰岛素抵抗[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5):347-350.

[4]贾红玲,张永臣,单秋华.针刺镇痛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6-7.

[5]王欣.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探讨中药复方效应机制[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55-2056.

[6]周志昆,曾红兵,高植明.中药及复方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89-91.

上一篇: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的探讨 下一篇:两类治疗肿瘤常用中药铅镉汞砷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