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多种途径

时间:2022-10-04 02:14:16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多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4-02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将教学反思理解为是自己在完成教学之后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相应审视和分析。事实上,教学反思具有多重路径,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课前反思,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我认为课前反思包括在课前围绕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思考与行为,包括新学年(学期)开始时对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包括每课上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想象的设想,对探究问题的筛选,对学生参与的预测,对教学效果的初评,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的解决与把握等等。

课前反思意味着认真考虑课前别人是如何准备的,以及自己以往是如何准备的?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以往的教训,会让教师吸取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总结自己的教训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获得专业捉升和成长,而不是多年工作的机械重复。在课前的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写"教案",还要写"学案",即为每一位学生学习准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准备了"因材施学"的学案才能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才能让所有学生发挥出潜能。在课前的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准备教具,还要搜集身边的教与学的资源,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发现新的意义,得到新的启示。在课前的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在教室内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效果,还要考虑教室外或生活实践中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效果。

2.学中反思,可以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

从发生的时间看,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后反思"和"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行动研究并形成相关改进策略。"教学后反思"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改进策略始终只能在"下一次"教学中实施。如果仅仅着眼于"教学后反思",就会导致"本次"教学总是存在遗憾。"教学中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然后迅速地"生成"改进策略并加以实施。下面是我执教《三顾茅庐》时"教学中反思":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各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适时地插人了片段欣赏:

2.1 生品读刘各斥责张飞的话时,通过朗读,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我插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中的结义时说的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学生读了这段话后,既从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2.2 解了刘各的诚心诚意,体会了其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我叉不失时机地插人了课外阅读欣赏片段。我问学生:刘备这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创立大业,诸葛亮被刘各的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以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你们知道有哪些战斗吗?佯生纷纷讲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自己去读一下《三国演义》。

学生通过阅读,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从中受到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3.课后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艺术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常常被我们拿来教育学生,其实它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大有裨益呢。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老师在较长时间里教学水平提高不大,我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甚注重总结教学得失,整合信息,更不重视课后反思。所谓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过程相关情况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看,写课后反思的确让自己受益匪浅,对自己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我在上《春》一课后,就及时反思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3.1 放开学生的手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秤心理体验。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从每个句子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3.2 整合"听说读写",发展学生思维。根据大多数人的共识,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割裂了这四个方面。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而忽略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总而言之,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反思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逐渐提升,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