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04 01:30:18

浅谈小班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充分发挥及优化小班化教育的资源优势,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其核心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以下是笔者对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小组合作的基础――建构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学习小组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每组人数最好为4人,一般不超过6人。小组内要明确分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分组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施以不同方式的分组。

1.同质同组

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编排小组,把认知水平相当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没有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在教学开放题时,可以采用这种分组的方法。根据实际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要求:A组学生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对这组提出的学习要求是:认真观察、分析题目,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按顺序写出所有的答案。B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只会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创意。对这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认真观察题目,用自己的话说明题意,能写几种方法就写几种。C组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稍差,不善于观察事物,平时不善言谈。对这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能听懂或看懂题目,有一种解题方法就行。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合作学习,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均能达到要求。教师的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异质同组

这种分组方式是最常见的,它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每个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一般是请水平高的学生当组长,水平中等的学生当“桥梁”,一起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进行分组,必须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特别应解决组内学困生的“陪学”现象,使小组成员都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因而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

这种分组方式一是强化了同组内努力拼搏、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二是强化了组际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竞争意识。

3.AABB型小组

这是一种新近流行的分组方式,它是按照组内同质异质共存、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这种分组方式是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同一层次的学生有两名。这种分组方式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的特点,既达到了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又形成了组内合作竞争、组间竞争发展的局面。

二、小组合作的前提――时机恰当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只有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呢?(1)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个人完成有困难时;(2)学生的答案多样,意见不统一时;(3)在遇到知识的关键处、思维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时;(4)在学生渴望与人分享交流时。以上的时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估算”的例题124÷3≈( )时,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00,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1,又有些学生把124估算成整百数100,用100除以3不知道结果是多少。当学生的答案呈现多样性、有讨论的欲望时,就要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三、小组合作的任务――明确合适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任务的预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难度适宜、容量适中,这样既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中,笔者把课本的主题图(如下)精心设计成为课前小研究的第一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观察、思考并填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补充课前没有发现的规律。

四、小组合作的辅助――人媒互动

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

例如:教图形的分类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学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让学生当小教师边展示边讲解,或在自己的小组里操作,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学习了新知。

又如:在元、角、分的教学时,创设一个学生“逛超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教师则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商品的图片和价格,让学生操作鼠标在电脑前自由选择喜欢的商品,然后算出价钱,学生学起来特别有兴趣。这种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五、小组合作的评价――多元科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的,是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发扬民主、引起竞争,鼓励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可利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师生共评等形式,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能力提高与知识扩展相统一”“小组成就与个人贡献相统一”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同时,充分利用小班学生人数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如随时评价、全面评价、分层评价、无极评价等,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更体现了其“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激活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训练了每一位学生的语言,锻炼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交流了情感,融洽了关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以情施教,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下一篇:浅谈制约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