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一个教学案例

时间:2022-10-04 01:03:26

提升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才会更深刻,掌握才会更牢固。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并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一)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课时)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内容。三角形全等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它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二)学情分析。本案例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节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两个判定条件,并且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能力目标:能利用“边角边”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边角边"这一条件的识别方法;发现"边角边"这一全等条件的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

(六)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相关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2.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1)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3)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

活动二: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60,两条边分别为3cm、5cm为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短的线段为已知角的对边,然后观察、比较、讨论,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加深印象。强调: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三:a.画∠MAN=50;

b.在AM、AN上分别截取AB=1.4cm,AC=2.3cm;

c.连结BC,所剪下的ABC,与同学所剪的三角形比较,它们全等吗?

归纳总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题,并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例题1:如图,AB=AD,∠BAC=∠DAC,请问:ABC和ADC是否全等?为什么?

问题1: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2: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在探索完上述2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基础知识应用。如图,已知AB和CD相交与O,OA=OB,再有=,也能说明OAD与OBC全等。

(2)讨论: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改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

4.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经历了剪纸、测量、画图等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归纳得出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知到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初步发展了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对边角边定理的探究,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相互合作、自主探索的过程,还有教师恰当的引导点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效果不错。不足之处:本节课重在学生探索,组织调空还需加强;有一部分学生画图不规范,还需多强调要求;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恰当。

上一篇:初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探析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