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2022-10-04 12:44:58

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具有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课本插图正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运用课本插图: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1.1 便于学生领会教材的主题。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没幅插图都是紧紧扣住教材的中心设计的,使教材中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通过插图的直观性弄懂教材阐述的概念、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 、 分布特点等。如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中“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上人口增长的数字和时间间隔,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况。一幅插图,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并深深印入学生的大脑,使他们更好地领会教材的主题思想,培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1.2 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插图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插图作为对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和形象化的注解,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要重点记忆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插图的说明,能增加新鲜感,增加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并迅速掌握教材内容。如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农业”中的“农业分解图”。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分解图的基础上回答农业生产包括的部门、各部门中的主要产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等几个问题。联系插图讲解教材内容,说明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对农业的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1.3 可作为讲解课文的形象化注脚。教材插图不仅仅在于装饰书籍,增加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文字的不足,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画。如八年级地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这一知识,教材首先讲了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及其标志,又讲了地形和地势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个问题单凭文字或语言很难讲清。课本配以“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图和“秦岭南北”的漫画,如果教师再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就能形象而鲜明地讲解影响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因素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论告诉我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对事物的各种显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这一点体现在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尤为突出。只有教师有意识地把课本中同类事物的插图串连起来,借助逻辑推理,从中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并阐述和论证教材中的有关原理,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讲“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时,把“我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冬至日、夏至日的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就会使学生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有了深刻印象。

2.运用插图教学,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插图教学时,要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插图,明确插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图解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查阅插图有关的资料,为讲课作铺垫。讲课时要指导学生看插图,对一些较难看懂的插图的指导要耐心细致,必要时要交代插图所反映问题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把图片中观察到的事物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巩固所学的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插图教学是直观性教学的一种手段,实际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感知的水平上,而应在较丰富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感知材料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启发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

收稿日期:2011-06-14

上一篇:低年级识字 从兴趣开始 下一篇: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 搞好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