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时间:2022-10-04 09:50:5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课堂互动,实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其存在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指学生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课堂互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互动理念呢?

一、恰当把握时机,增进互动

课堂教学中,并不是随意互动就能够提高课堂质量的,也不是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互动就什么时候互动,就能够有效果的。真正的互动,应当是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动”要恰当。一般说来,应把握这样两个时机:

1.“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

学生的智力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他自身的情绪意志背景。情绪意志的状态既可以推动智力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可阻抑智力活动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师生互动应“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教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保持经常性地有效性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中,在指导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和同学聊在14岁时有没有想过爱情,是否向父母问过以及他们怎么回答的,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敢问,假设问了会怎样等问题,从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一步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语句勾画出来,在自读后主动、热烈地品味、交流、争论有关想法。这样,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融为一体,实现了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提高了课堂效益。

2.“动”在需要师生合作处

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课堂上师生需要合作的关键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

在师生合作中,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创造一个生生互动的环境下,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他们自己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

二、凸现学生主体,强化互动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在互动中对话,将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凸现学生主体,强化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

如,笔者在教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时,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先让学生在小组品味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清兵卫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了。心想“这个葫芦真好!”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然后再请两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进行表演。两个同学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情,让其他同学忍俊不禁,有捧腹大笑的,有笑出眼泪的,有笑得前仰后合的……在体验中,学生理解了主人公的那份痴迷。

三、营造和谐师生氛围,激活互动

师生互动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师生互动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引点拨下,可以进行积极地思考,促进自身语文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营造这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更易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激活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出师表》时,就通过倾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来渲染环境背景,并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让学生思考:(1)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原因是什么?(2)诸葛亮为何要给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等三条建议?(3)诸葛亮的忠心对你有何启发?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学生能够深切的感知“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为之动容,就是对国家的不忠”的道理。这样,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互动发展的情形,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种以环境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不仅可以激活互动,让学生得到自我满足,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上一篇:浅谈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析干栏式苗族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