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构成艺术与工艺制作流程

时间:2022-09-21 01:31:36

解析湖南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构成艺术与工艺制作流程

文章着重从湖南江永瑶族的实地考察,运用从田野考察中的人物访谈、资料搜集、案例分析与实物调查,通过实证研究和作品解构,对湖南江永瑶族织锦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样式、鲜明的瑶族民族文化色彩、独特简易的手工技艺进行分析和梳理,从湖南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构成形式与工艺技巧之中,深入挖掘具有江永瑶族鲜明民族特色的瑶族织锦。

在湖南省境内,到至今为止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传统工艺,织锦便是最具特色的民间织造工艺之一。湖南集有土家、苗、侗、瑶四大锦,土家织锦因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西兰卡普而闻名;苗锦被面线条似牛肚的“牛肚被面”广为人知;侗锦制作精妙极致流传甚广;而瑶族织锦则有民间流传几百年历史的 “八宝被面”,清代同治年间,《象州志》有记载瑶人善用织锦,以染色棉纱或织造,图案以花草和几何纹为多。其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瑶族女孩从小便跟着母亲学习织锦工艺。谈及瑶族织锦,人们想到的则是湖南江华,江永却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很少提及。

在瑶族的发祥之地之一湖南江永,瑶族织锦历史悠久,用途制作更为普遍;尤以几何纹、文字纹、万字纹的八宝被面居多,工艺精湛。文章以湖南省境内江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江永瑶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运用从田野考察中的人物访谈、资料搜集与实物调查,通过实证研究和作品解构,对湖南江永瑶族织锦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样式、鲜明的瑶族民族文化色彩、独特简易的手工技艺进行分析和梳理,从湖南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构成形式与工艺技巧之中,深入挖掘具有江永瑶族鲜明民族特色的瑶族织锦。

江永瑶族代表性织锦

江永瑶族织锦,主要有“八宝被面”和织花带两大品种。其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便是瑶族的“八宝被面”,而花带则是江永瑶族织锦中运用最多、普及面最广的一个小品种,聪明勤劳的江永瑶族人民采用织锦工艺,将这项技艺融入到生活中,织出了极富民族色彩的头巾、背带、腰带、挎包、香袋、被面等日常生活用品,为生活所用,充分展现了当地鲜明的、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更显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创造力。

1.八宝被面

八宝被面,即在家织布的被褥中间,织有犀牛望月、双狮抱球、麒麟送子、金蛇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和富贵有鱼八种图案,谓之“八宝”,有学者称:在织锦中,仅仅只是取其吉祥象征之意,并没有具象的纹样来核对。在江永,我们也没有发现所谓的“八宝”被面,最常见的便是几何纹八宝被、万字纹八宝被、文字纹八宝被等,并有素色和彩色之分。它属于瑶族织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平地瑶的妇女最喜爱的手工工艺,由于全用手工,可随时随地操作,且花纹不受经纬线的限制,便可得心应手的编织各种纹样图案。八宝被被面用上等棉线织成,采用瑶族同胞自己所纺织成的家织布制成,具有厚实、透气、保暖、耐用、环保的特点。

2.织花带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发现江永家家户户的瑶民都喜欢编织花带,利用闲余时间织成各种花纹的瑶带、瑶巾、绑腿等,内容主要是纪念、祝愿等词句,如一路平安、万事如意等),花带根据用途的不同,在配色、纹样、尺寸上各具特色,款式新颖美观,一般使用腰织机制作,方便易操作。主要将花带用做绑腿带、裤腰带等日常活动当中,长度相对于较短,最长的是背带,用于书包,背孩子等用途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编织;或者镶嵌在衣服的边缘上,花花绿绿,成为瑶族服饰上的一大特色。

江永瑶族织锦纹样构成艺术

江永瑶族织锦以图案纹样命名,图案题材十分广泛,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观察的瑶民将身边美好的事和物都编织到织锦里,来表达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涉及到文字类、几何类、动植物类、寓意吉祥类、生活用品类等众多方面,其内容以及构成艺术相当丰富、色彩艳丽厚重、图形样式变化多端,浓缩了江永瑶族的民族文化特色。

1.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抽象化构成

江永瑶族织锦图案采用点、线、面的表现方式,把具象的动植物的结构、生活动态、生命色彩等进行简化、概括、抽取、变形等处理,形成新的带有点、线、面几何形态的抽象化造型,意象的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在考察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便是在江永黄家村欧阳家看到的这个小孩口水兜上的蜜蜂图案(如右图),抽象化构成的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一眼根本无法辨识织锦的纹样到底是什么,它代表的意义又为何。在欧阳奶奶的解释下,我们才知道是九对蜜蜂,蜜蜂的头、眼睛用点的方式表达,蜜蜂的6只腿用短折线来表示,整个口水兜采用几何纹和装饰纹相结合,整体造型相当别致,具有独特的抽象化美感,纹样甜蜜、勤劳的寓意也寄予了老人对儿孙的希望。

2.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多元化构成

在江永瑶族织锦的造型中,通常创造者会将具有一定联系或者是相似形态的物体形象,通过想象将其形态相互解构、重组、连接等方式,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新的造型。八宝被面和花带因为花纹装饰带比较窄,限制了几何图形的表现,所以瑶民便采取这种方式,将两种或多种形态进行组合,合二为一。在欧阳奶奶家看到的背面便是几何纹八宝被,纹饰带以靛蓝、黑、红纵向相间。每条纹饰基本相同,上下共十二条,网格整齐划一,每个单元的花纹纹样中以“”万字纹、王字为主,“”万字纹以表达制造者希望家人万福万寿的生活象征寓意。另外还有、等变形动物符号等,把不同的几何形或动植物形进行重组、变形、夸张搭配,多以二方连续排列的方式进行,对称结构的构成方式,形成新的抽象形组合纹样,线条廓形古朴,纹样紧致、细密,韵律性极强,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被面周边编织装饰花纹,作为一种图案装饰。整体结构严谨,多元组合,渗透出瑶族独特的文化观和审美情趣。

3.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主观性构成

江永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用灵巧的双手在服装饰物上织绣出的各种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图案纹样。在考察中我们得知,瑶民在编织织锦时,一般不会预先描绘图案,打底稿,而是直接用各种颜色不一的棉线进行手工编织,吸取现实生活中自然界万物为创造灵感,运用一种主观性、随意性的创造方式,眼见即为手中所编,将自己所看到的、喜爱的形态或物体情感化,通过一双灵巧的手,使编织出来的手工艺品有思想、有语言,散发出淳朴、朴实的民风和乡土气息。同时受民风民俗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变迁,根据生活所需,将“用”与“美”相结合,与用途结合更能体现其民族特色美的存在,融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整个过程比较随意、轻松、真实,体现出织锦织造灵活多变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4.江永瑶族织锦纹样的色彩构成

瑶族喜好“五色衣”,色彩斑斓。瑶族织锦设计颜色自由不受限制和约束。但是一般用于被面的织锦颜色相对于素净,古朴庄重,主要讲究的是纹样的韵律;用于服饰上的织锦则刚好相反,颜色艳丽,色彩斑斓。在颜色的选取上,多以红、黄、绿、白、靛蓝等鲜艳厚重的颜色为主,注重使用纯原色和复色之间的互补,颜色鲜艳,形成强烈对比效果,瑶族人民善于巧妙运用黑、白色作为中间色来间隔和连接,间离互补色,使之色彩对比强烈但又不失和谐统一之美,通过颜色的对比、颜色的面积以及构图特色使整个色调协调并更加丰富、新颖、独特,用他们的色彩把整个民族村落点缀得五彩斑斓,在其运用上极具当地瑶族的民族文化特色。

江永瑶族织锦工艺的制作流程

在江永地区,家家户户都织花带,织花带的工艺相对于比较简单易学,主要通过腰机进行编织。所谓腰机,又称“踞织机”,构造是最简单的织机之一,腰机的主要工具有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围系在编织者的腰上,主要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依靠两脚及脊背的力量来控制经线的张力。

布刀(又称打纬刀),是织锦中的一个主要工具,用竹子或是木料制成,中间有凹槽,方便使用,长约一尺左右,刀身比较光滑,主要用于理清棉线的上下分层以及打紧纬线,使之更紧实。

这种工艺主要采用棉纱、麻纱为经线,以不同颜色的彩线为纬线,通过一根较粗的分经棍把经线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然后用一根较细的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经纱一根根牵引起来,之后便用手将经棍提起,使上下层位置对调调整,形成新的织口。当纬纱穿过新的织口后,最后还要用打纬刀打纬,使线与线之间更紧实、细密。

腰机最主要的三项动作步骤就是上下分层形成织口----左右穿插引纬纱----前后打纬刀打紧纬纱,这也是最基本的纺织织造功能和构成织物的基本原理,通过经纬纱纵横交织,左右上下穿插,然后织成各种不同花样图案的织锦,纹样对称平衡,非常精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混合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