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时间:2022-10-04 09:21:19

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敌后战场有一支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抗日劲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被中共中央军委赞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

为了铭记东江纵队的光辉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东莞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斥资3000万元,在大岭山镇大王岭村下角大窝山兴建东江纵队纪念馆。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5.3公顷,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以大王岭村丰富的抗日文物资源为依托,成为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遗址类专题纪念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带外地来的客人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纪念馆离东莞市区东南方向20多公里,20分钟后,汽车驶入厚(街)大(岭山)公路,远远看到公路右侧一座深灰色的建筑物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这就是东江纵队纪念馆。

车子到了山岗脚下,我们下车从纪念馆正面沿着148级石阶拾级而上。仰头望去,纪念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这是著名书法家刘大为的题字,字体既刚劲有力又飘逸洒脱。说起这个馆名,还有一段小插曲呢。馆名最初引起了一些东纵老同志的误解:“东江纵队的全称不是这样的。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怎么变成广东的东江纵队了?”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释义:“广东目前有三个东江纵队纪念馆,只有东莞馆被列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的‘南粤锦绣工程’(广东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是广东省省级水平的抗日战争主题博物馆。”这番解释,老同志甚感欣慰,疑团顿消。

在这个初冬季节里,纪念馆周围看不到丁点儿的冬天气息。正门两边草坪绿草茵茵,石阶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苍翠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万古长青;挺拔的木棉树,寓意着东江纵队的英雄气概;紫红的杜鹃花,寄托着人们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走上石阶最高的平台,就会看到纪念馆门口挂着的十几个教育基地牌匾,其中最具份量的有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东莞市委授予的“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等。据介绍,纪念馆开馆5年多来,已接待观众70万人次,平均每年参观者达14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纪念馆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纪念馆建筑外观和内部设置,并不是那种方正齐整的传统风格,乍看会产生不太自然的视觉,这恰恰是此馆舍建筑的特点。馆舍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纪念馆设计大师齐康主持设计。整座建筑的造型构思是根据东江游击战争分散零碎、迂回曲折的特点,采用抽象几何形体,利用穿插抽离手法,考虑山体的丰富高差,造成一种骤变的状体,并与周围村落的历史建筑相协调。因此,馆舍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特色和抗战时期东江地区的客家村落风格。

走进陈列室参观,我们觉得主题陈列也颇具特色。陈列内容分为九个部分,展品有东纵文物近200件,图片450多幅,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作品20多件。布展内容在全面反映东江纵队历史的基础上,突出了东江纵队抗战的特点,例如第四部分《华侨港澳同胞对东江抗战的支援》、第五部分《港九抗战与营救行动》、第八部分《配合盟军,夺取胜利》等等。同时,着意展示东江纵队在东莞地区的抗战活动,充分体现了布展内容地方特色。在陈列手法上,恰当地采用青砖墙、三合土等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特有的历史符号,并辅以幻影成像、电动沙盘等现代化声光电的展陈手段,大大增强了展览的可观性和感染力。在色彩运用上,则通过大跨度、高低起伏和色彩变化的空间造型,加强战争场面的动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东江纵队感人的史迹,纪念馆生动的陈列,让每位参观者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

参观完展馆,我们走上二楼楼顶的瞭望台。极目远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尽收眼底,那里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日文物群体,有东纵史上著名的百花洞战斗旧址,有打破日军“万人大扫荡”的战场遗迹。此刻,我们的脑海里又浮现了当年东江纵队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抗战场面。

上一篇:怀念我的父亲苏振华 下一篇:英明大夫鬆 毕生为人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