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04 09:20:38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路线日益多元化。本文介绍了本学院英语教学如何向ESP方向转变,包括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的一系列尝试。

随着社会、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家对英语教育的规划和调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一直在向前推进。虽然对“向哪走、怎么改”存在诸多争议,但是有一点国内外的教育领域是取得了共识的,那就是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适时做出调整。如美国在9.11之后对自己国家的外语教育规划进行了战略性的部署,陆续颁布了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外语教育政策。而我国的英语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则是围绕经济开放、学习先进科技进行的。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具有国家高度的,需要广泛调研的战略决策。而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是一个跨学科的,以至超学科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英语本身这个范围。跳出发展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或通识英语)还是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的争论,要培养大批能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改革之路的明确目标和不争方向。

1 向ESP方向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发现,教学研究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在于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又分为学习者需求(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目标需求)。学习者需求就是了解在校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习内容、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要与期望。社会需求是从社会职场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毕业生语言能力的实际需求。

根据我院的人才培养方向,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一系列调查确定了对需求分析的研究以社会需求为主、学习者需求为辅。社会需求决定未来人才在职场、社会、用人单位的工作机会和竞争力,最能反映出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早了解早准备,最终实现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工作的适应时间,提高竞争力,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正如Paulston所说,工作机会会创造人们学习语言的动机。熟练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如果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将大大提高。这也是欧洲的外语教育大大超过亚洲包括我国的一大原因:学习者为了推动个人事业的发展愿意学习一门甚至多门语言。兼顾学习者分析是为了照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能力的范畴和界定是制定大纲的基础。我们可以比较我国几次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中的培养目标,找出对英语能力的定义和要求:从85年“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到99年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再到2007年“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对语言能力的研究结果。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的语言能力标准研究就已经开始了,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KSCs欧洲基于能力的一体化课程框架(Knowledge, Skills and Competences)为例,语言能力包括认认知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功能能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社会能力,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元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为依据,在制定本校的教学目的的同时,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定义就有了更加贴近社会要求的标准。

2010年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率先在艺术专业开设了的艺术英语,开启了向专门用途英语迈进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珠玉在前,学院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融入与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现有的七个学部开设的44门专业英语进行整合,合并相关相近的学科以达到科学分类的目标。为了保证教学改革与课程调整的平稳推进,在2-3个学部开展实验。初步形成2+1+1模式。前两个学期为通识教育,主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逐步提高语言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能够开拓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下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个学期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结合本学科专业知识训练ESP语言技能。第四个学期锻炼职场英语,开启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

课题研究团队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法研究,以适应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新内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把课堂变成学生讨论和演练的实战场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尊重学生、学科差异,确定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把社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在提高课堂效能方面,课题组引入了“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这一理念,使用该反馈工具的“完整课堂观察量表”,能够深入教师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从课程设置、课堂表现、师生交流、课堂活动、反馈、教具和结束6个不同的板块观察到教学预期与课堂实践是否一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反馈。

2 师资转型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部分的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都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有82.7%的教师是传统的英语专业背景,有6.9%的教师是教育硕士,只有3名教师具有跨学科或者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背景,占大约10%。传统的语言学、文学、翻译等专业素养使教师很好的完成过去通识课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把ESP引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选择相应的专业拓宽个人的专业领域。必须转变思想,积极转型,应对大学英语教学向实用性、专业性转变。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转型呢?

课题项目组研究了外语教师能力标准,发现各国对外语教师的能力要求都有详细专业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对我院的外语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找准发展方向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二语言教师能力标准都是由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制定的。美国的TESOL标准在语言、文化、教学、评估和专业化五个方面要求教师达标;澳大利亚的TESOL委员会要求语言教师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教育两大方面的27项详细条列达到标准。在国际化标准和专门用途英语融入的实际情况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师资转型需要具备对待相关内容的积极态度,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由于对ESP的误解,以为ESP 教学需要有专门知识结构,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害怕和不愿从事ESP 教学。随着教研学习的深入,这种心理会慢慢消失。其次,语言教师选定专业方向,研究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比例,研究教学侧重点。改变传统的英语思维模式,改变单一讲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思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英语语言更加实用,转变成了解一门专业知识的有力工具。最后,如果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组建合作教学团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的社会形势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为了迎接国际化视野的更高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应对必须灵活、迅速、高效。如何跟上发展变化的列车不被淘汰,是每一个相关人员随时面临的课题。希望本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本校及同行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Day R.Teacher obser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A].In Richards J C & Nunan D ( 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43-61

[2]胡壮麟.对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J].外语教学, 2015(1): 52-55

[3]祝, 马文静.基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J].外语界, 2014 (6)

[4]张蔚磊.美国21 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J].外语界, 2014(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YYJG077”。

上一篇:“新三板”企业内控缺陷分析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基于网络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