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儿童语文”

时间:2022-10-04 08:06:11

我眼中的“儿童语文”

读《教学大道》,对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的“小学语文应是儿童的语文。” “莫让‘高雅’扼杀了童趣。”“保护儿童的想象力。”“让我们的语文知识显得更可爱些。”等这些观点很有共鸣。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在“泛人文”的误导下,追求“高雅”远离了童心和童趣;小学语文教学中追求所谓的“深度”;儿童精神日趋边缘化;儿童文化没有被关注。这些都是当前不可忽视的倾向。语文教学追求多样化的风格和流派,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远离了“儿童本位”这个“主旋律”。

儿童本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我认为把小学语文建设成为儿童语文,回归语文课堂的儿童味是当前践行“以人为本”语文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更好地上出有儿童味的语文课。

1.创设适合儿童的生活场

生活语文的思想已经扎根于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中:在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的生活需求上,大多数语文老师已形成共识。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联系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实际,特别是联系孩子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做得还不够;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生活与语文学习相长做得更不够。我听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上《2008,北京》一课,她是这样把孩子引入课文的: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行吗?

(2)你见过北京吗?说说是怎么样的?

(3)看北京图片,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4)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2008,北京》,齐读课题。

初一看,这样的导语非常简洁自然,从2008年奥运会引出北京,再让见过北京的同学说说北京的初步印象,然后出示有关北京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印象最深的地方,最后引入课文,简直一气呵成,顺理成章。但是仔细推敲,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里一些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段导语其实涉及到3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一是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二是见过北京并介绍北京;三是观看北京的图片,这3个生活场景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情感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不必作为问题出现,有明知故问之闲。二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去过北京,即使大人去过北京,也不具备向大家介绍北京的能力,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在学生观看了部分有关北京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的图片后,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更是无稽之谈,仅随几张图片在学生眼前跳跃一番就能对北京产生深刻的印象吗?导语中的三个生活场景的预设目的直指课题和文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犹如蜻蜓点水,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更谈不上激发孩子学习的情感欲望。

生活语文要求我们的语文不仅要联系孩子的生活世界,更要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营造适合孩子的生活场。因为生活是语文课的根,好的语文课不能没有根。如果把这一课的导语设计成这样,会更贴近孩子,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当你知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有什么感受?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见过北京吗?从哪儿见过的?

(3)你想去北京看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北京的照片,想看吗?

(4)看了图片,你对北京有什么初步的印象?用自己的话对同伴说说。

(5)图片所展示的只是北京极小的一部分内容。想更多地了解北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吧。

2.创设适合儿童的认知场

语文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又要遵循儿童特定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认知的环境和氛围,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3.创设适合儿童的情感场

“儿童是天生的情感王子”。儿童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在他们的头脑中,凶恶的老虎可能会憨态可掬,狡猾的狐狸可能会聪明调皮;天上的云会落泪、河里的鱼会唱歌;黑板会思索,桌椅会交谈……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很多成人难以理解的情愫。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宽容和呵护这种“童情”。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的课堂中,由于教师的成人化评价标准起了误导作用,使我们的儿童失却了最有生气的面庞、最有诗意的天性和最灵动的情感。

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并努力上出具有儿童味的语文课,让儿童这份美好的感情成为他们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中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上一篇:浅谈“自我认知” 下一篇:浅谈高中作文评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