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

时间:2022-10-04 07:50:08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和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手术室作为病人治疗的特殊场所,护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如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医院、护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手术室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法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很明显地感觉到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手术室作为病人治疗的特殊场所,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密切。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必须学法、懂法,在护理行为中守法,在维护病人的权益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1 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使用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作为法律文件,将成为举证倒置的有力证据,成为有效提供术中一切护理行为的客观证据。简明、准确、完整地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及术中护理情况,填写时由该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准确填写,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内容必须客观真实,不可凭个人的主观想像,交接班时应按照记录单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逐项交代,切勿遗忘签名[1]。患者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班后,立即请病房护士签字[2]。

2 规范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干,护士只能干护理工作。在手术室有时麻醉医生有事往往会让巡回护士代为监护病人,有时手术医生人手不够会要求护士干一些不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护士往往会很愿意帮忙。这在以前被视为“团结协作好,护士积极肯干”。但往往由于能力不及出现一些“好心没干成好事”的情况。有时有些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却让其他人员承担也容易引起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干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干,不可越职行事。任何护士需他人顶替时,必须由具有相当的技术职称的人员代替。加强手术室护士责任心的培养及提高认识,洗手护士提前15~30min洗手上台,认真清点纱布、器械数量,并检查每块纱布是否是规定手术用纱布,并做到随加随记。不要把器械、敷料物品的核对流于形式。明确工作中每书写一笔都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如不依法办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手术室护士要严格遵照工作规章制度配合手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大意,清点程序作到清楚、仔细、严格、医护配合。重视业务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熟悉掌握各种手术的配合、准备、仪器操作。操作动作迅速、敏捷、准确,即要达到稳、准、轻、巧、快为标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中用药、输血情况,紧密配合麻醉工作。

3 正确处理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和保护性治疗的关系

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可参与自己的治疗方案,但对病人的隐私还是要保密,有的患者为了达到健康的目的,会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是病人有权要求医护人员给予保密。而医护人员也必须明确认识到了解病人病情是为了及时解除其痛苦,早日康复,所以绝对不可将病人的难言之隐随意泄露或当作笑料宣扬。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病人的隐私部位,在护理操作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尊重病人的意愿,注意遮挡,应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3]。

4 护理人员的语言

手术室护士应注意交流勾通艺术。做到和蔼可亲、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注意保护性语言的应用,避免患者猜疑,产生恐惧心理可或造成精神伤害。加强对高危患者高危操作的护理指导和监控,降低手术风险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慎重,给自己留有余地。既要对患者负责,又不要违反原则,切忌医务人员对患者说“死不了”、“没问题”之类的话。在手术时不要说与做手术无关的话和事,特别是不能谈论患者的病情,即使是全麻患者,在某些程度上患者的听力依然存在。在手术中,如医护之间发生争执时,不得在手术台上争吵,应手术后协商解决。在手术室最常遇到患者询问手术还有多长时间,手术是否安全等,护士应慎重解释。还有一些剖宫产手术患者家属经常询问是男孩、女孩,护士也不要轻易回答,以免说错引起纠纷,应由手术医生告知。更不能在产妇还未出手术室就把孩子交给家属,以免被人冒领。孩子应随产妇一同送回产科。

4.1语言使用不当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环境里,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或工作任务繁忙,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患者反感;另外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和转归,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4]。

4.2医护人员的语言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接患者时态度和蔼,语言要诚恳,并且有问必答,并简单介绍手术的人员及手术步骤,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患者信赖,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切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要给患者以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感到信任与安全感。术中汇报病理结果时要回避患者,以免恶性结果刺激患者而产生不良应激。

5 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和家属因对医疗工作不满而向司法部门申诉,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作为手术室护士除按护理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办事,在维护好患者的权力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人权利、义务、自由的价值尺度[5],确保护理安全。

6 小 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严格执行护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手术病人的健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从事着特殊的职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高度的责任心、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娴熟的配合技巧,做到快、稳、准,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曾宏玲,黄莉,向英.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使用.护理学杂志,2003,18(7):514-515.

[2] 钱红姿,张海彤.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使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227-228.

[3] 李兰春.医疗改革中手术室护理的法律问题.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3,1(4).

[4] 李庆.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

[5] 守玉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法律法律问题及安全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9:1200.

上一篇: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探讨 下一篇:打造和谐医院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