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班主任如何拯救“潜能生”

时间:2022-10-04 07:45:28

浅谈中学班主任如何拯救“潜能生”

摘 要: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潜能生”,要“拯救”他们,教师首先既要做到尊重、关爱他们,又要做到“赏识”、“惩罚”并举;做到认识学生,更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家长认识孩子;既用措施防反复,又建立潜能生跟踪档案。

关键词:班主任; 潜能生; 拯救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55-001

“潜能生”,一般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某种原因在思想、行为上暂时落后,具有潜在能力而有待开发的学生,同时也常是班主任头痛、家长烦心的“问题学生”。不少班主任把他们视为班级的“累赘”,怕他们影响班级的升学率,怕他们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边缘化他们——“遗弃”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或某一角落。事实上,“潜能生”在思想、行为上的落后时暂时的,如何拯救这些富有“潜能”的学生,是学校,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做到尊重、关爱他们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班主任在布置学生自习,一学困“潜能生”睡觉,老师敲醒学生后,骂道:“你真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睡觉。”学生委屈地指着睡觉的班长说:“班长也睡觉,你怎么不说他?”教师看看班长,班长把书盖在自己脸上,确实已经睡着了,又批评这位学生说:“你看看人家,睡觉都看书,哪像你……”笑话归笑话,笑过以后却无法轻松。显然这位班主任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位“潜能生”,而且缺乏对“潜能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关爱。其实“潜能生”学习能力弱差,身上的毛病、缺点多,或者由于习惯不好、个性不健全,经常受到家长的训斥、教师的批评和班集体舆论的谴责,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等更要以真诚的爱去全面关心和帮助每一个潜能生,学习、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要用博大的爱来消除“潜能生”的恐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班主任要把“潜能生”作为一种资源,要充分尊重他们,发现他们并使他们认识自我,进而更深入地关爱他们。比如,在接到一个新班时,班主任应首先会对“潜能生”加以关注,让他们毛遂自荐自己在班级所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做好他的工作后,从而增强他的成功感。而在这过程中班主任更应细心观察、热心关爱帮助他们,用一双“慧眼”发现他们更多的潜质并予以机会彰显。

二、要做到“赏识”、“惩罚”并举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潜能生”通常饱受批评和质疑,赞赏、表扬、激励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曾有这样一个学生,考试成绩每次都比同学差,几乎铁定是班级最后一名。如果只看到他的这一点,你肯定很难赏识他,但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于是班主任经常在他面前说:“等运动会咱班就看你的了,在这之前,学习上也让老师看看你的。”他感觉班主任很是器重他,虽然学得依然很吃力,但他意识到班主任寄予他希望,他努力着。尽管他成绩还是不如别人,但差距在缩小,这就是进步,班主任又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或班会课等公开表扬,或个别交流私下表扬。他学得很“苦”但又很“甜”,因为他感觉有了班主任的赏识,不再孤独。“潜能生”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的,更需要赞扬赏识,让他们重新拾起信心。

班主任工作中合理的惩罚是必须的,对“潜能生”合理的惩罚更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班会课展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班级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思考产生根源,展开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对存在问题的他们私下进行说服教育,做通后,按照班级公约的有关规定,给予在全班公开检讨,打扫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等,进行合理的惩罚,全班同学给予监督,帮其改正。当然在实施惩罚时应注意时机、次数、强度及有效性。“过”与“不过”都不能发挥最大教育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取最佳惩罚形式,因人而异,切不可一刀切,否则反而达不到教育目的。

三、要做到认识学生,更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家长认识孩子

认识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前提。对潜能生不只是在“差”字上打转转,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学生,要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等都要有所理解,弄清“差”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能正确认识潜能生的老师为数不少,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教师却为数不多。做潜能生的工作,重要的是后者。认识是引导的基础,引导才是转化的手段。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潜能生,如果我们从主观角度去审视他们,都会发现一种扭曲的变态心理,这种不良心态,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潜能生都不能自知或自拔,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生、看社会、看世界,很多正常的批评、帮助都会在他们的思想中得出本末倒置的结论。教师应经常帮助他们解剖自我,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坐标中寻找自我,让学生站在某个制高点来审视自己,以得出较公允的结论,产生自我转化的内动力。

同时,帮助父母认识孩子也是转化潜能生的重要环节。“潜能生”的形成,往往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虽然潜能生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未必知道孩子致差的原因。特别是孩子随年龄增长,生理心理在悄悄发生变化,而多数潜能生的父母却不能变革自己的教育方法,往往造成南辕北辙的局面。班主任在家长会、短信、电话,尤其是在家访中可以对家长适当进行一些教育方法的指导,条件允许甚至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思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教育为协作教育。

四、既要用措施防反复,又要建立潜能生跟踪档案

潜能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潜能生转变过程的反复,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班上一位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做作业成了家常便饭。班主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家长的回答是:“他一向如此,我们也很苦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班主任利用该生住校的有利条件,晚自习让他坐在讲台边,时刻加强监督,一段时间下来,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好于以前。为防止反弹,班主任在班上开展部分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让专人督促并记录该“潜能生”每天的作业完成和订正情况。一学期下来,该生每天做作业已成习惯。

密切注视“潜能生”的变化,适时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这其实是一种“跟踪教育”。但不能仅局限于此,还应适时建立潜能生的跟踪教育档案,将潜能生的家庭、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变化的趋向、原因等各个方面情况记录在档。

上一篇:激发学生潜能 获得持续发展 下一篇: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