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4 07:19:39

浅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实现教学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认识。就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问题,谈谈如下看法。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第一,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要培养创新能力,不能用以往的“填鸭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让教学方法多样化。流水线上生产的是标准件,而我们的学生要多样化;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发挥各名学生的特长: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管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要求,以培养能力为最高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发出自己头脑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和科学想象。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向探讨问题的真实情境中。

第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课堂,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气氛。通过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讨论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成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自发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各种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沙龙、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三、开展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

数学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不竭源泉。新课程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主动实践,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走进生活提高效率 下一篇:综合办公平台变身一体化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