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个改革家

时间:2022-10-04 06:16:34

春天是一个改革家

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经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春天就这样,它高屋建瓴。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开化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想干啥干啥,这就是春天的作风。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鸭头绿的春水上,苞芽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未吐芽,更未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化冻成泞?春天。

像所有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芽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开放,是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并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和冬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春天既然是大人物,就不为常人所熟知。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春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开化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员认为土地不可开化,开化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讨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化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春天看上去一切都乱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春天暗中做的事情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冬天到达夏天的过渡,而是变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复苏。冬天是冷酷的君王,拒绝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赢。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永远花不完。积雪没成想自己不知不觉变成沟壑里的泥汤。

春天朴素无物,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变了江山即退隐,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春天以“天”作为词尾,它和人啊树啊花啊草啊牛啊羊啊官啊长啊都不一样,它是季候之神,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爱照相的人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是跟春天合一张影,它们的脚步比“咔嚓”声还要快。

(选自2013年5月23日《文汇报》)

【训练题目】

1.本文主要运用______的手法,突出了北方春天_____的特点。

2.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四两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七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5.仔细阅读文中第七段中的画横线句,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为什么说“春天并不是冬天到达夏天的过渡,而是变革”?

6.文章开头说“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它的神奇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1.拟人,短暂

2.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3.对比。把江南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相对比,突出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化冻成泞的特点,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4.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5.春天不像冬天一样墨守成规,拒绝微小的变化,它勇敢地和冬天较量,在较量中总是赢得胜利,就像小草打败厚雪一样。(意近即可)

6.高屋建瓴,想干啥干啥;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不为常人所熟知,只暗中让土地复苏;朴素无物,大象无形;脚步比“咔嚓”声还快。

上一篇:麦田里的生日 下一篇:辩论台·猜谜语·趣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