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4 05:35:17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

【摘 要】 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情景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思想文化、知识交流的媒介平台。它不是单一的听或说,读或写的活动,而是听、说、读、写紧密配合的技能活动,是通过听说读写这一技能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教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所以学生是否乐学跟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使学生爱学习,想学习,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照一定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的精神和融洽、合协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彩,在于智力感受。”“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受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教学情境的创造即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评价一堂课上得好坏的重要性标准。那么怎样来创设情境呢?

1、营造气氛,沟通感情

罗杰斯认为:“改善师生关系是改变传统教学僵局的有效手段,它是教育成败的根本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感性教学的原则,即注意利用表情动作、语言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便鼓舞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解决疑难问题的勇气,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使师生之间的心理更加相容,最后达到与学生的更加协调。

2、有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应当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励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关心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关心与期待。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千方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严格要求优等生,竭力提携中等生,关心倾向学困生,即:对优等生应“绝对评价”,对照目标,看他们达标还是超标,以防骄傲自满,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中等生,应“相对评价”,在同类学生中,看哪几个进步最大,就表扬哪几个;对后进生,应用“个体差异评价”,自己和自己比,即使有微小的进步和提高,也不放过鼓励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模糊“优等生”与“后进生”的界限,创造和谐的气氛,以保证英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1、游戏活动法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即使是学习很差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表现得很好。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玩中有学,学中有乐。

2、角色扮演法

通过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边说,边想,边做。既可以培养交际能力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3、笑话感染法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恰到好处的利用一些笑话。例如发音或用词等方面的笑语,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其正确与否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使师生之间在笑声中达到默契的交流。

4、表情感染法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教师利用丰富的表情,饱满的情绪,以情真意切的、生动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多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鼓起向高层次努力的信心,以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5、形象性教学法

教师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又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记得又快、又牢、又轻松。

人常说,教无定法。即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陈中永.心理教育学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3).

[2] 汤美娣.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学教育,1998(8).

[3] 柯冰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 中小学英语,1999(1-2).

[4] 黄江萍.突出听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J].中小学英语,1999(3-4).

[5] 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 王小明,胡谊.师资培训的新思路[J].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996(3).

[7]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3).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危害性分析 下一篇:外语通识课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