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通识课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

时间:2022-06-16 04:38:05

外语通识课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多媒体使用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生态环境的构建问题,认为要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方因素,促进良性互动,并注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外语通识课;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

外语通识课将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作为教学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是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同时,外语通识课仍保留英语语言教学这个根本,外语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并重。而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外语通识课,以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网络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但是,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外语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生态环境,对外语学习者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的使用原则

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当下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先进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带来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这些特点,而且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多角度地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然而,技术的变革并不一定带来学习效果的提高。现实情况是,由于对于多媒体素材过多的和随意的使用,导致学习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应该如何合理适度的利用多媒体素材,避免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呢?

2001年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在其著作《多媒体学习》中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等相关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和主动加工假设。

根据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彼此相互独立的通道,即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 听觉通道用来加工听觉输入和言语表征,而视觉通道则加工视觉输入和图像表征。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就必须在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里对信息进行大量的认知、加工和整合。鉴于通道容量的有限性这一特点,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每个信息加工通道的信息量,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总的来讲有以下七个原则:多媒体原则、空间临近原则、时间临近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个体差异原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遵循上述的七个原则,有效的对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整合,为学习者创造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的条件。

此外,虽然目前对于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专家、教师和学生均抱有积极的态度。笔者认为设计者应克制住自己这种一味尽量多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倾向。笔者认为,在多媒体素材的使用上,“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也是同样适用的。作为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外语通识课有一个重要的有别于用其他用汉语授课的通识课程的特点。即:在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之余,学习者需要学习、练习和巩固自己的英语语言技能。换句话说,进行外语的实践练习作为外语通识课的目标之一,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泛图像化,很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笔者认为,对于外语教学“读图时代”的到来我们应有保留谨慎的态度。图像媒体固然生动形象,信息量大,但是,如果将这些优点无节制的扩大,这恰恰成了它们的缺点。图像浅显易懂,加上配乐,解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学习者只需被动接受就可以了,而面对文字主动思索,进行再造想象的乐趣也消失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看了电视后观众头脑中是不是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因此,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学习者阅读水平的下降。

因此,在现代科技面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并非不合时宜。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主要依靠语言表述来贯穿内容,充分展现教师的学识、语言功力和个人魅力;而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将会是教师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学识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简而言之,教学内容的泛图像化,必然会提高视觉鉴赏的冲击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然而,外语通识课并不是鉴赏课,仅仅为生动有趣而使用的大量图像,必将阻碍外语通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生态环境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环境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构成。所谓外部环境指独立于学习者主体之外的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创造;而内部环境则指的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主体因素,换言之,指对于作为学习主体学习者而言,一切可能影响其学习效果的的内部心理因素,例如:兴趣、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等。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学习者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等诸多因素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要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我们有必要清楚的认识到各个因素目前的状况和其所发挥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各个因素,使其产生良性互动,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学习者健康成长。

差异化的教学是生态教学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差异化的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习者作为个体的差异,使每一个学习者均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化教学既强调集体,也强调个人,推崇在集体中发展个性。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具有较高弹性的课程设置,以及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实现班级教学的整体目标的同时,充分满足每一个学习者作为个体,其独特的学习需要。教学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是实现班集体和学习者个体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相对而言,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要为每一个学习者设计创造个性化的课程、教材和学习过程有较大的难度,而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则恰恰为实现外语课程教材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在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下,有效的教学充分体现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个体的尊重,以及善待个体表现的多样性。

三、结语

相较于传统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外语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在网络教学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同时存在,必须要趋利避害,发现并化解危机,创建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效地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戈玲,董娟.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1.3.

[2] 季月,石玲.关于外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中视听干扰问题的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13.3.

[3] 师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2.5.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 下一篇:简论政治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