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04 05:19:09

浅谈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列宁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可见概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现行的概念教学模式还存在“注入式”和“说文解字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对概念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不透彻。对生物学的应用也就不能得心应手。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已难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怎样有效的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概念的获得有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如果学习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或经验的支持,容易使学生死背定义而未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涵义。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主要是感性材料。总之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例如“应激性”的教学,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同学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状况;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NaCl溶液后它的运动方向;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自体验了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运用资料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逻辑加工,生成新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例如:在《光合作用》这节课中,教材中就引用了大量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的层层递进,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发现过程,并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由于文字量较多,实验的数目也较多,学生整体看下来,往往会不知所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步阅读,弄清每个实验的做法,每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哪些实验具有层进的关系?在把每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提取出来后,加以归纳提升,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生成了新的概念,而且体验科学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建立概念体系,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这是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最大的困难。因此,学生能否将学过的知识,建立概念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许多概念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出现交集的情况,这些内容相关的概念可以用借助数学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四、注重概念的运用,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矫正,巩固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概念的应用。讲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这是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学的成功与否的标志。

当然除上述各教学方法之外,在概念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弄清概念抽象产生过程、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定义原则、定义符号、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基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

生物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界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类事实以及生命现象本质的概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新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树立“授之以渔”的理念,采用各种方法,合理科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最终使学生牢固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基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装置”在不同实验中...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