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05:07:32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组(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组(C组,缬沙坦8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疗程为12周。结果 三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P

[关键词] 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45-02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常与其血压高度有密切关系。中高度高血压患者经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有效控制的,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钙拮抗剂(CCB)均能有效降压,是临床一线降压药物;但两者合用对中高度高血压患者更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医院门诊病房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标准诊断[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明显窦缓、脑卒中、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及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3~75岁,平均(59.14±9.24)岁;中度(2级)高血压79例,重度(3级)高血压41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病例用药期间均停用其它治疗高血压药物。

1.2方法

A组口服缬沙坦80mg/d,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C组口服缬沙坦80mg/d +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三组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

1.3疗效判定

参照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③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统计。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C组与A、B组相比较,降压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12周后有效率比较

三组治疗12周后,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3不良反应

B组出现面部潮红2例,出现下肢水肿1例,均能耐受坚持治疗。A组和C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后,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优于单药的疗效[2]。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通过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强有力的降压效果。缬沙坦是通过阻断AngⅡ与其AT1受体结合,选择性地阻断AngⅡ的生物活性从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它同时阻断ACE和非ACE途径产生的AngⅡ与AT1受体结合;因此它比ACEI的作用更为专一,不影响缓激肽等系统,不具有ACEI的某些不良反应(如咳嗽、血管性水肿等),可以选择性阻滞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所以降压作用更为完全[3]。另外,ARB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因失去负反馈机制,可导致血浆AngⅡ增加,从而增强了AT2受体的作用,如抗血管增生、促血管扩张等,也增加了Ang1-7的合成。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新一代的长效、碱性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是第3代钙拮抗剂的代表,通过阻滞细胞膜慢钙通道,阻止钙离子跨膜流入细胞。在平滑肌,钙通道拮抗剂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妨碍钙离子与调钙素结合,使调钙素复合物生成降低,激活肌球蛋白轻链的能力降低,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弱,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降压目的[4]。它的特点是起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给药方便及不良反应少,但单一用药对部分2、3级高血压治疗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优于单一应用缬沙坦或苯磺酸氨氯地平,且联合用药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因而认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2] 华琦.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6.

[3] 苏定冯,缪朝玉,李绍顺. 抗高血压新药发展方向[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0(2):139-142.

[4] 边平达,潘宏华,丁进军,等.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和降压药物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4,18(3):222-223.

(收稿日期:2010-02-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血液透析性低血压... 下一篇:东莨菪碱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