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解决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04 04:57:59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解决对策探析

摘要:教师职业压力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教师职业已成为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中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繁重的工作、社会家长的高期待和难教的学生、新课程改革等众多考验,压力可谓最大。持续、过重的压力势必对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本地区的中学教师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达到了解本地中学教师当前压力状况目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25-02

任何职业都有压力,但压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适度的压力是教师发挥主动性的动力,但持久、过度的压力则影响教师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大导致行为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超过教学能力低下教师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基于此,课题组在曲靖市多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男教师共87人,女教师共111人,班主任共60人,非班主任138人。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相关数据、教师的职业观、学生观、压力程度、压力来源等内容。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个别访谈分析如下:

一、教师压力现状

教师压力程度调查情况:

1.教师压力程度的调查统计。问卷“您觉得学校带给您的工作压力大吗?”的单项选择题,是专门调查教师压力程度的。题目有四个选项,分别代表四个级别:A选项“很大,快让人受不了”代表重度压力,B选项“挺大的,但还能应付”代表中度压力,C选项“一般,在正常范围之内”代表轻度压力,D选项“没有什么压力”代表没有压力。问卷统计结果是:选A项重度的有4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7%;选B项中度的有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5%;选C项轻度的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8%;选D项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由此可见,A项B项相加,有中度及重度压力的教师人数共有13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2%,这一比例已经远超过总人数的半数,由此可以见,本地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数较多,教师压力总体偏大。

2.不同性别、年龄、是否班主任职业压力差异调查。课题组专门选取重度和中度压力的教师139人进行统计,算出不同性别、年龄、班主任和非班主任的压力较大(含重度和中度)教师的百分比,据百分比的大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是否班主任压力人数的不同。男女教师的压力差异调查结果是:压力较大的139人中,男教师共64人,受访男教师总数是87人,男教师压力人数百分比是73.6%,女教师75人,受访女教师总数111人,女教师压力人数百分比是67.6%。结论:男教师压力人数比例高出女教师6个百分点,表明男教师压力较大的人数多于女教师,男教师更易有压力感,但一般人会认为,女教师要兼顾家庭和工作,会有更多人感到压力较大,但调查结果与我们平时的经验相反,这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需要更多关注男教师。是否班主任的压力差异调查结果是:在压力较大的139人中,班主任共有45人,受访班主任总数是60人,压力较大人数百分比是75.0%;非班主任人数是94人,受访非班主任总数是138人,压力较大的人数百分比是68.1%。由此可见,班主任压力较大人数比例高出非班主任6.9个百分点,中学班主任压力较大的人数多于非班主任,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们的走访结果一致,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管,工作负荷相当大,压力也大。不同年龄段教师压力差异调查结果是:在压力较大的139人中,25岁以下共有3人,同年龄段受访者总人数是5人,此年龄段压力较大人数百分比是60%;26岁至35岁之间共有24人,同年龄段受访者总人数是32人,此年龄段压力较大人数百分比是75%;36岁至45岁之间共有59人,同年龄段受访者总人数是88人,此年龄段压力较大人数百分比是67%;46岁以上共有47人,同年龄段受访者总人数是73人,此年龄段压力较大人数百分比是64%。从四个年龄段压力人数比来看,26岁至35岁之间的感到压力较大的人数较多,压力人数比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二、教师压力来源调查情况及分析

教师压力来源情况。统计问卷里“您觉得以下哪方面给你带来压力?”的选择题的答题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问题共七个选项,可以多选,在回收的198份有效问卷中,选择A项“课堂教学工作”有31人,占总人数的15.7%,位列七个选项的第5位;选择B项“成绩排名、升学率”有108人,占总人数的54.5%,位列七个选项的第1位;选择C项“学生难教”有95人,占总人数的48.0%,位列七个选项的第2位;选择D项“职称评定”有77人,占总人数的38.9%,位列七个选项的第4位;选择E项“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有79人,占总人数的39.9%,位列七个选项的第3位;选择F项“人际关系”有26人,占总人数的13.1%,位列七个选项的第6位;选择G项“其他”有17人,占总人数的8%,位列七个选项的第7位。从以上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

1.“成绩排名、升学率”是教师压力来源的首要因素,有54.5%的受访教师认为“成绩排名、升学率”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单一评价体制虽已多年,但现实情况是教育部门、社会和学校仍“唯分数论”,沿用数字量化评价体系,弄得教师不堪重负,现行评价体制能否改变,怎样变,值得反思。

2.“学生难教”排在教师压力来源的第二位,有48%的受访者认为“学生难教”给他们带来不小压力。当下中学生具有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强烈,喜欢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自律性差、受到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这对中学教师提出更了高要求,教师面临更多考验,常常超负荷工作,感到精疲力竭。

3.“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是教师压力形成的第三大因素,有39.9%的教师认为“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多样需求”有“众口难调”之感。社会各界赋予教师太多角色,这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家长望子成龙,总盯着成绩,希望孩子不用太苦又能考出好成绩,教师要严格管教学生又要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部分家长甚至孩子班级哪科成绩不佳,就要求调换教师,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可谓不小。

4.“职称评定”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位列压力来源第四位。中学职称评定,在诸多硬性条件中主要看教学质量(工作量、教学成绩)、获奖多少(教师自身、指导学生)、数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综合性的高要求,加之职务职称晋升中相关法规政策不配套,以致出现一些不公正现象都会增加教师的压力感。但值得注意的是,职称评定虽涉及教师劳动价值和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但此调查中因此而感到压力大的人数比例却在“升学率”、“学生难教”、“家长和社会需求”之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当地大部分中学教师是以追求教学上的成功为职业价值取向,并非个人利益,具有职业奉献精神。

最后,“课堂教学”、“其他”分别成为教师压力来源的第六和第七位,选择人数都不多,分别是13.1%和8%,这些数据表明:本地绝大多数中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素质是自信的。“其他”选项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如家庭问题、子女问教育问题、自身健康问题等,这些对90%以上的教师是不构成职业压力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

压力有内源型和外源型之分,过重压力的解决需内外因素的共同改变来实现。

1.改变“唯升学率、分数论”评价体制,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教学劳动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工作缺乏成就感。成绩排名、升学率固然可量化且一定程度能反映教学结果,但学生成绩的好坏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绩与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关系。分数、升学率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教师的付出,教师品格、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无法量化,数字化评价方法容易挫伤教师积极性,故要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结合教师教学态度、课堂表现,综合评价,以减少教师挫败感。

2.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完善现行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必要支持。教育和学校的稳定、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教师,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改革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和制度、教师被动接受的方案、僵化的考核和评比,多听取教师的意见,维护教师正当权益,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

3.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可以理解但要理性,教师也是普通人不是神,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正如有学者所言,任何号称完美的教师在真正意义上都有欠缺,任何人都有欠缺,寄希望于完美的人对其他不完美的人进行“上所施,下所效”的影响纯属幻想。

4.教师要自觉充实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社会。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上承担着重要责任,既要在科学知识领域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教师的一切学识是以精神的底子为基础的,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尤为重要,应在拓宽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塑造人格魅力等方面下功夫,自我的完善是化解压力的最重要条件。教师在压力和挑战面前要保持良好心态。有人可以把压力变成事业进步的动力,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理念。

参考文献:

[1]欧阳偶春,雷淑华.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管理,2012,(5).

上一篇:高职《社区护理》教学现状与项目化改革的探索 下一篇:Z3032摇臂钻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