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4 04:57:17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十多年来,在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所以,如何开展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12-1

1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不甚明确

随着农民培训工作的推进,国家先后推出了各种培训工程。如绿证工程、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百万中专生计划工程等。承担这些工程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为保证国家工程资金安全运行,就要对培训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教学和培训完全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运作。而对受训者处于何种状况,几乎很少考虑。接受培训的人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更有的为凑人数勉强入班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不适应。

1.2 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目前,仍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中,其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水平和与就业相关的其他素质如何?这些问题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如果农村劳动力主体没有再行转移的可能和必要,我们的培训项目就应该侧重于在当地的充分就业。若不注意地域差异和不断发生的变化情况,盲目坚持转移培训项目及其规模要求,教学的有的放矢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教学质量了。

1.3 农民教育培训对象自身存在问题

我国农民受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难以主动到课;能力参差不齐且随意性强;缺乏自学能力。办学实践证明,一是因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其年龄和曾接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二是行政干预为完成任务凑够人数;三是农民的组织观念落后,无视管理与规定,自作主张等。这些因素和差异,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1.4 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会对学员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不少培训教师不是本专业,未来得及充电就承担了面向农民的教学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师资,更需要具有复合型人才特点的师资,应成为改进提高农村成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2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更有针对性

逐步完善适合农民的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加强对青年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突出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重点讲授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市场调查基本方法,市场营销策略等基本知识,让农村群众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还要定期开展“三进村”活动,举办致富能人致富技术讲习班,通过致富能人现身说法,带动周边群众学习科学致富技术等。

2.2 提升新型农民的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和能力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专栏征文等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积极性;二是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和发展文化志愿者,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文化扶贫,掀起《农家书屋》村民学习科技热潮;三是要让他们能系统掌握多项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一技之长,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都能体现出新型农民的特色――有思想、有目标、有专长、活动一地、带动一方的能力。

2.3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今天我们农广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农村文化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主阵地,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群体和学科中坚力量,建立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等,进一步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

2.4 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与成效

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是开展好农民教育的关键。开展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在加强乡培训站、村培训点、科技书屋和夜校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开展试点,依托村培训点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这样不仅本村农民受益,且对周边村屯亦起到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二是突出菜单式培训,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确定培训内容,在选择上加以引导,实行因人施教、因情施教,明确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内容的前瞻性;三是要体现出农广校办学特点,突出农广校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运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网络培训和进村入户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典型引导和释疑解惑相结合,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四是健全体制、明确职能,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系统制定农民培训的长期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对农民进行指导,使其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真正成为农民培训的主渠道。

总之,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农村改革发展、助推“三进村”活动,强化农民教育培训职能,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农广人履职尽责、义不容辞的使命。

上一篇:打好地基方能建造万丈高楼 下一篇:浅析农民创业培训的模式与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