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嫩江县523高地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时间:2022-10-04 04:28:14

浅谈黑龙江省嫩江县523高地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摘要:523高地处在三矿沟-多宝山-争光金多金属矿矿带上,受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断裂控制。在该区域内从北西-南东依次分布有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育宝山铜(铁)矿点,报捷铜矿化点、小多宝山铜(钼)矿点、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铜山大型热液铜矿床,争光中型岩金矿床等。地层主要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该层是铜、钼、金成矿矿源层。区内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与形成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的岩体是同期同源岩体。区内蚀变种类繁多,矿化显示明显。应用相似对比原理,通过对研究区地质与三矿沟-多宝山-争光金多金属矿矿带已发现典型矿床成矿背景对比,认为该工作区范围内同样具有良好的铜、钼、金矿成矿条件。

关键词: 地质构造;矿化;成矿预测;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的北西侧,三矿沟―裸河北西向构造带多宝山复背斜的北西翼。

早奥陶世初期―中泥盆世本区受新开岭断裂南升北降的影响,拉张成北东向槽,形成中亚蒙古洋。由于北西侧深断裂在下降的同时兼有向南西斜滑性质,使槽底(洋底)构成复杂的“四隆四拗”格局,本区位于独立山水下隆起和新立屯微陆块之间的拗陷带中(北西向的多宝山-裸河拗陷带)。自晚泥盆世本区由槽回返为陆地。中奥陶世-中泥盆世本区先后沉积了多宝山组,裸河组,爱辉组,黄花沟组,八十里小河组,泥鳅河组和根里河组地层,为浅海-滨海相的火山-复理石沉积建造。晚二叠世本区沉积了五道组地层,为陆相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

晚石炭世,该区在侧向拉伸应力和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压的复杂多宝山构造体系。产生了控制多宝山多金属矿田的北西向帚状构造带,带内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育宝山铜铁矿点,报捷铜矿化点,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床,铜山大型热液铜矿床,争光中型岩金矿床。这些矿床,矿点呈等间距分布,间距3.5千米左右。523高低位于该构造带中部西侧。

2 成矿控制的地质特征

2.1 地层及侵入岩

2.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下志留统黄花沟组,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上述地层在工区内均呈北西走向展布。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岩性为:凝灰熔岩、凝灰岩、凝灰砂岩、安山岩夹少量英安岩、含砾砂岩。

下志留统黄花沟组:岩性为绢云绿泥板岩夹细砂岩,凝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岩性为细粒砂岩、凝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少量凝灰岩、凝灰熔岩、绢云绿泥板岩、微晶片岩、混合砂岩、粉砂岩等。

2.1.2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为中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和晚华力西期英云闪长岩、英云闪长,另伴有较多脉岩(闪长玢岩、细粒闪长岩、闪长岩等)分布。

花岗闪长岩

该岩体侵入多宝山组和八十里小河组又被英云闪长岩及脉岩侵入,被北东及北西向两种断层切割。

该岩石在工区内受蚀变作用影响往往使原矿物成份发生较大变化,或使原岩结构不清晰。

英云闪长岩:岩体呈不规则状大面积(约2.5km2)分布于侵入多宝山组及八十里小河组,切割先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被后期脉岩侵入,且被北西向断层切割。该岩石遭后期蚀变作用影响,原岩结构消失。

英云闪长斑岩:该岩体只在ZK8号孔180.55~346.24m处见到。岩石具较强的钾化及硅化,在该蚀变侵入岩的上部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矿体。

细粒闪长岩:呈岩枝状在全区普遍分布,其走向北东及北西向均有,侵入古生代地层及岩体中。

闪长玢岩:该岩石在地表及地下广泛分布,地表出露最大厚度(斜厚)为136m,在地表走向以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走向,侵入古生代地层及岩体中。

闪长岩:该脉岩侵入八十里小河组地层中。

2.1.3控矿构造特征

区内构造十分发育,早期北西向沉积构造,中期褶皱,后期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

早期北西向沉积构造

该构造为本区的基础构造,中奥陶世-中志留世沉积的地层其展布方向均受该构造控制。

中期褶皱构造(复式背斜构造)

本区位于多宝山复式背斜构造的西北翼,在普查区南部可见以多宝山组地层为中心西翼为八十里小河组的不对称背斜构造。

北西向断裂构造

该方向断裂构造在普查区发育两条,一个位于地区北部(F1),一条位于地区中南部(F4)。两断裂长均大于3000m,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片理化等断裂构造特征清晰。

北东向断裂

区内发育两条,编号F2、F3。位于地区西南部,F2北北东向、F3北西南。它们均向南西倾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3矿体地质特征

2007Ht-2、2007Ht-5、2007Ht-6为三个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经地表及地下查证,共发现工业品位矿体 30 条,边界品位矿体12条,矿化体14 条。

按矿体产出位置,划分为3个矿化带,Ⅰ矿化带位于工区西北部,赋存于2007Ht-2异常中,以找Au、Mo为主。Ⅱ号矿带位于工区中部,赋存于2007Ht-5异常中,以找Mo、Cu为主。Ⅲ号矿带位于测区的西南,赋存于2007Ht-6异常中,以找Mo、Cu为主。三个矿带与三个地球化学异常对应,异常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Ⅱ号矿带ZK7孔金矿体

位于2007Ht-5异常的南端外侧。矿体赋存于该孔12.90-134.00m孔段,斜厚5m,Au最高品位7.85g/t,最低品位1.04g/t,平均品位3.51g/t。容矿围岩为火山角砾岩,角砾成份闪长玢岩、凝灰熔岩,该岩石具较强的碳酸盐化及硅化,发育方解石细脉,黄铁矿细脉,在该矿体的上部1.70m及下部42m处分别见到品位为1.12g/t和1.36g/t的边界品位矿体,上部矿体围岩为钾硅化安山岩,发育石英细脉及黄铁矿细脉,下部矿体容矿围岩为碳酸盐及硅质胶结的构造角砾岩。

Ⅱ号矿带ZK8孔钼矿体

位于2007Ht-5异常Mo浓集中心的北侧,矿体赋存于该孔214.00-221.00m孔段,该工业矿体钼最高品位0.218×10-2,最低品位0.003×10-2,平均品位为0.074×10-2。容矿围岩为钾化硅化英云闪长岩,该矿体为盲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均未控制。在矿体的上、下部见多条1m厚工业及边界品位矿体。

Ⅲ号矿带铜钼矿体

该矿带发现的铜、钼矿体部分由地表及地下钻孔控制,目前发现工业及边界品位矿体共6条,现仅将具有一定规模沿走向及倾向较稳定的Ⅲ-4号矿体进行简介。

Ⅲ-4号钼矿体

分布于2007Ht-6异常中(Mo-5异常内带),与Mo-5异常展布方向基本一致,矿体全长大于600m(控制长度),向南及南西倾,倾角约40°左右。

该矿体地表有探槽,地下有占孔控制,地表平均厚4m,品位0.04×10-2,地下平均厚2.5m,平均品位0.095×10-2。容矿围岩钾化,硅化花岗岩,钾化硅化凝灰砂岩。该矿体南侧有地表厚3m,平均品位0.7×10-2,地下原1.5m,平均品位0.59×10-2的铜矿体。

4找矿前景分析

523高地区位于多宝山多金属矿带内,与矿带处于同一个区域地质环境中地质背景有利于成矿。区内出露多宝山组地层,经多年地质研究工作已证实它是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铜山大型热液铜矿矿源层,该组地层是523高地主要地层,区内具有矿源层有成矿物质来源。区内有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英云闪长斑岩等不同期次同一岩浆源受同一构造控制的侵入体,它们可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多次热源促成多次成矿,该特征与上述两个大型矿床成矿模式一致。目前在区内已发现多条金、铜、钼和铜钼矿(化)体,钼矿(化)体多产于岩体内,围岩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钼多产于硅化钾长石化中,铜产于硅化绢云母化中,此特征也与上述两个大型矿床一致。在ZK8,180.55-346.24m处,见有英云闪长斑岩,使523高地地区的地质,构造,侵入岩,围岩蚀变及矿体、矿石特征更相似与多宝山斑岩型铜矿床。区内有找到大―中型斑岩铜(钼)矿体的找矿前景。区内金矿容矿围岩为火山角砾岩,角砾成分闪长玢岩,凝灰熔岩,围岩蚀变碳酸盐化,硅化,发育方解石细脉,黄铁矿细脉,此特征与争光岩金矿相似,区内有望找到小―中型岩金矿床。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局.1 ∶500000黑龙江省地质图.1981, 31 -341.

[2]刘浩龙.矿床地质学研究现状及任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12.49-57.

[3]李守义、叶青松.矿产勘查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08.

[4]马红义,黄超勇,巴安民,等.汝阳县南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J]. 地质与勘探, 2006, 42(5) : 17 - 21.

[5]齐金忠,刘志杰,袁世松,等.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研究与成矿预测[R].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3: 255-259.

[6]姚凤良、孙丰月.矿床学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08.

[7]朱裕生、肖克炎.成矿预测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04.

[8] 肖荣阁、刘敬党、费红彩,等.岩石矿床地球化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01.

[9] 卢欣祥、于在平、冯有利,等.大兴安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J]. 矿床地质,2002, 21 (2) : 68 C 78.

[10] 郭保健,李永峰,叶会寿,等.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 2005,23(5):12-17.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 下一篇:浅谈直驱风电系统变流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