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负荷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建构

时间:2022-10-04 04:21:33

从认知负荷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建构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认知学习理论过渡。这意味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所替代。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它强调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过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学环境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学习和教学提出的新的思想观点,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旨在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探讨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是通过教师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认知规律。实现认知与互动的整合而实现的。

二、建构主义教师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而获取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将发生很大改观:学生将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

(一)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建构客观世界的概念体系。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信息的意义。并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

(二)教师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作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的知识建构中始终行使的是媒介的功能。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思路、态度和方法:其次,教师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再次,教师要以外语作为工具来向学生提出概念、合理分配任务,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的策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控制自己的学习及树立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中的认知理论指导

约翰・斯威勒(SweUer,1988)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认知导向。他强调信息认知加工过程包括:选择相关的词语,图像通过心理联系组织词语和图像,分别构成因果关系链,通过视觉心理模型、言语心理模型和其原有知识问的指示性联系整合信息:其中有言语加工渠道和视觉加工渠道:蕴含基本加工、偶然加工和表征保存等基本认知需求。三种认知需求的不平衡导致学习者出现三种相应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Kirschner,2002;Pass,F,Renkl,A.&Swener,2003)。所以当课堂上呈现的教学信息加工所需资源超过其可用的认知资源,学习者就会认知超载,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通过广泛研究不同学习材料对认知负荷的要求,认知负荷理论推荐了一些旨在减少认知负荷,促进学习效果的替代方法。如Mayer(2001)、Mayer&Mereno(2003)提到的通道效应、片段效应、预演效应、关联效应、标记效应、时间一致效应、空间能力效应等九种方法,但大多英语教师对第二语言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的缺乏,并不能很好将减负方法有效运用到课堂英语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导向作用,全面整合英语课堂中的认知和互动。达成认知与互动的功能性平衡。是营造英语教学环境的关键。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毛新勇,1999),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等学习观点。

(一)英语教学课堂中知识建构的措施

1.课前预习,提前训练。课前预习,提前训练是顺利完成课堂知识建构的前提条件。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建构通常依赖与有足够的该领域的先前知识经验。为了减少学习者知识构建中因其缺乏先前知识经验而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Moreno和Mayer(2007)建议使用提前训练的方法。使学习者在加工材料之前,接受关于所学知识的预先指导,形成相关的图式模型――内容结构和因果联系结构,从而减少学生上课时对新知识学习的认知负荷,把所学的对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前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和监控学生自我学习。这样,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双向互动。

2.采用交互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交互性和合作性,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合作式学习,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伙伴的帮助发现自己知识系统存在的缺陷从而学到新知识。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并非所有的语言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吸收,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注意到输入中未知的语言成分,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行意义协商,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9,(1).

上一篇:实施高校体育文化节途径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