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部分高校大一学生性心理和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2-10-04 03:48:27

广州部分高校大一学生性心理和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大一学生性心理、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地区两所高校共1605名大一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及拒绝否认与性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与性心理健康呈负相关。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对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①性知识、性观点和社会适应对发生有正向预测作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对发生有负向预测作用。②父母教养方式对大一学生的性心理、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性心理;;父母教养方式;大一学生

在我国,大学生发生婚前的情况非常普遍,发生的人数已达到相当多的比例[1-3]。席光湘研究发现长沙大学生的发生率为12.7%[4],而2012年全国大学生发生率则上升至27.5%[5]。在影响的众多因素中,性心理起着支配和决定性作用。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性态度和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不良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罹患心理疾病及形成不良人格特质[6-7]。因此,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的之间关系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所高校大一新生共1605 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523 份,回收率为95%。

1.2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8]”、“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9]两个量表对广州地区两所高校共1605名大一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学生在填写过程中不得讲话,不得偷看,独立完成。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使用方法:t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结果

2.1人口学资料 本研究样本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性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

2.2.1性心理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运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性心理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见表2,结果表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性心理大部分维度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大部分维度均有负相关;过分干涉与性知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性态度、性控制力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性观点、性态度呈负相关;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与大部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2.2.2性心理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3表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性心理全部维度呈正相关;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与性态度、性控制力呈显著负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大部分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性态度呈显著负相关。

2.2.3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通过均值t检验(表4)可以看出,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维度与是否发生有显著差异。发生的学生得分比未发生的学生高。

2.3性心理与的关系分析 通过t检验(表5)可以看出,发生的学生在性态度、性控制力的得分明显比未发生的学生低,在其余维度得分比未l生的学生高。

2.4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心理的回归分析 通过分层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性心理的因素(表6),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对性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而拒绝否认对性心理健康有负向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及拒绝否认对性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而惩罚严厉、偏爱对性心理健康有负向影响。

2.5父母教养方式、性心理对的回归分析 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的影响因素(表7),发现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对发生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对发生有负向预测作用。在性心理中,性知识、性观点和社会适应得分越高,发生的概率越高;性态度、性控制力得分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

3讨论

3.1性心理与的关系分析 大一学生性态度、性控制力与呈显著负相关;其余维度与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了大一学生性态度及性控制力好的学生,发生的概率更低。赵科研究也有类似发现,性态度对具有预测作用,大学生错误的性态度导向危险[10]。由此说明了态度决定行动,性态度、控制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的望。

3.2性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其余维度则对性心理健康有明显抑制作用;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其余维度对大部分性心理状况健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结果与李改[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父母给予子女较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则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父母采用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及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则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从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心理的回归分析来看,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维度对性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父亲的过分干涉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对性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3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发现,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四个维度和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这三个维度与大学生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父母如果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被试等较消极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导致大学生发生。该结果与陈青霞[1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不安全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

3.5父母教养方式、性心理对的回归分析 性知识、性观点和社会适应对发生有正向预测作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对发生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心理、有显著影响。父亲的过分干涉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及拒绝否认对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对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对发生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对发生有负向预测作用。

4总结

大学是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后重要时期,为了使大学生的性心理状况更加健康发展,得到更好的疏导,家庭和学校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应该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素养,不要盲目包容和偏爱;对子女的要求既不武断拒绝,又不无原则地接受。学校性健康教育重心应放在大一学生,努力培养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刚,顾f.浙江省580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2):107-108.

[2]王书梅,王礼康.2974名上海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P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0,14(1):20-21.

[3]江剑平,黄健,黄浩,等.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11-12.

[4]席光湘.长沙市某高校大三学生性观念、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向晋辉.大学生非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8(33):914-919.

[6]Xia G,Qian M.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ing style to self-reported mental health among two subcultures of Chinese[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1,24(2):251-260.

[7]Dwairy M,,Menshar K E. Parenting style,individuation,and mental health of Egyptia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6, 29(29):103-117.

[8]骆一.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M].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9]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42.

[10]赵科,伊可丽.大学生性态度的理论构建及其与"大七"人格的关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84-88,108.

[11]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0.

[12]陈青霞,赵凌波,何少颖.边缘女青少年不安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0,5(3):40-44.

上一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静脉营养袋在体外腹水浓缩回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