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兴县河头镇银坑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时间:2022-10-04 02:53:24

广东省新兴县河头镇银坑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本文在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兴县河头镇矿区银坑坦区段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研究,着重阐述了河头镇矿区银坑坦区段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讨成矿远景和找矿方向。

[关键字]河头镇银坑坦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64-2

河头镇矿区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城218o方向,直距约20km,行政区划隶属新兴县河头镇、大江镇及六祖镇管辖。三(水)茂(名)铁路与省道S113线从矿区西北角穿过。银坑坦铅锌区段位于新兴县河头镇矿区南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新兴县大江镇管辖。县道X484线到达银坑坦区段南东角,有简易公路到达工作区中部,交通较方便。

1 区域地质概况

河头镇矿区处于云开隆起的东侧边缘、湘粤拗褶带的南部、吴川—四会褶断带与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带的反接复合部位,春湾复向斜北段南东翼。银坑坦区段主要位于新兴复式岩体北西部。区域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及第四系。区域内广泛发育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断裂。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燕山三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新兴岩体、江湾圩岩体,γ52(3))、燕山四期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中和圩岩体,γ53(1))。 该区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钨锡矿为主,铅锌矿次之;成因上多属高—中温、中温热液充填型;矿床规模多为小型矿床或矿点。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中亚群(∈bcb)、泥盆系(D)及第四系(Q4al)冲积层。

寒武系八村群中亚群(∈bcb):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部川坑-黄洞、榕树仔-芋合塘一带及南西角大墷顶附近,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30~70°。岩性为浅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绢云母页岩夹炭质泥质页岩。与新兴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在接触带附近地层产状多变;与上覆地层下中泥盆统桂头群(D1-2gt)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泥盆系(D):矿区内出露的泥盆系为下中泥盆统桂头群(D1-2gt):主要出露于矿区北西部塘坳坑-河仔口-寮仔顶一带,可细分为上、下亚群。

(1)下中泥盆统桂头群下亚群(D1-2gta):岩性为紫红、灰白及黄白色底砾岩、石英砾岩、砂砾岩及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下部颗粒较粗,上部变细。与上覆地层中下泥盆统桂头群上亚群(D1-2gtb)呈整合接触。

(2)中下泥盆统桂头群上亚群(D1-2gtb):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下部颗粒较粗,上部变细。与上覆地层中泥盆统老虎坳组(D2l)呈整合接触。

第四系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新兴江、四甲河的河谷等低洼地段,主要由砂、泥、砾石等组成,一般厚度2~5m。大部分地段已开辟成稻田。

2.2 构造

矿区北西部发育一组轴线北东向延伸的褶皱构造,如玛带田—铜锣环褶皱群及打狗坑背斜、屋背坑向斜等。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按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两组。

2.2.1 北东向断裂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北东向断裂有F1-1~F1-13等,其中规模较大者为F1-1、F1-2、F1-8等。

(1)F1-1断裂(湾边圩断裂):位于勘查区北西角高幌山—茅田角一带,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35°,断裂全长约20km,区内出露长1.4km,断裂带发育有宽约3m的糜棱岩带,构造角砾大小5~0.5cm,硅质胶结,强烈硅化及黄铁矿化。该断裂使南东盘的寒武系地层逆掩于北西盘的湾边圩花岗岩体之上。

(2)F1-2断裂:位于矿区中东部孖仔石-屋地山-大坦顶一带,以南西-北东走向贯穿全区,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倾向N W,倾角60~85°,长11km以上,断裂带发育有宽约5~8m的碎裂岩带,有石英(网)脉充填,具绿泥石化及强烈硅化,局部黄铁矿化,为逆断裂。该断裂在大竹楼附近被F2-3截切,使南段向北西方向推移。

(3)F1-8断裂:位于矿区南东部坡头角-屋则-新冲一带,以南西-北东走向斜贯矿区南东部,平面上舒缓波状,近于直立,长7.5km以上,断裂带发育有宽约3~8m的碎裂岩带,有石英(网)脉充填,具绿泥石化及强烈硅化,局部有黄铁矿化,为逆断裂。该断裂在屋则附近被F2-3截切,使南段向北西方向推移。

2.2.2 北西向断裂

矿区出露的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有F2-1、F2-2、F2-3等。

(1)F2-1断裂(木拱断裂):位于矿区西部担岗顶-木拱一带。走向340°,倾向北东,倾角60~70°。区内出露长约2.5km,断裂带有3~6m宽的糜棱岩带,硅化强烈,属压扭性断裂。该断裂使北东盘的寒武系地层覆盖于南西盘的泥盆系地层之上。

(2)F2-2断裂(兰坑铺断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NW300~320°,倾向南西,倾角 60~70°,区内长约1km,宽1~6m,主要充填物为硅质胶结的角砾岩、石英细脉等。属张性断裂。

(3)F2-3断裂:位于矿区南东部的北坑-屋则-大竹楼一带。走向300~320°,倾向北东,倾角50~70°,矿区内出露长6.2km,发育宽10~25m的糜棱岩带,有石英(细)脉充填,硅化强烈,局部见黄铁矿化。属压扭性断裂。

2.3 岩浆岩

矿区范围内出露有新兴岩体、中和圩岩体及湾边圩岩体。新兴岩体总体呈岩基产出,局部有岩瘤突起,总出露面积>3000km2,矿区范围内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约70km2。矿区内已知铅锌多金属矿均赋存于该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中。新兴岩体的岩石主要由钾长石(35~50%)、斜长石(20~35%)、石英(20~30%)、黑云母(2~10%)及少量副矿物组成。

2.4 变质岩

寒武系八村群地层受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由轻微变质的长石石英砂岩、板岩及千枚状绢云母页岩组成的浅变质岩。

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使本区接触带两侧岩石遭受了接触变质作用或岩体自变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接触变质岩。其中,新兴岩体及江湾圩岩体内接触带局部可见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外接触带则发生角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等,局部形成片麻岩。由岩体内接触带向外变化规律为:①内接触带见电气石化花岗岩,并与该区钨矿生成有关;②由接触带往外至350~400m为绢云母石英角岩带;③350~400m以外为斑点状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板岩带;④650~700m以外为硅化岩石带,该带宽度大于500m。此外,接触变质与围岩成分有关,不同岩石由外接触带接触带变化为:①页岩斑点板岩各种成分角岩;②砂岩角岩化(或硅化)砂岩各种成分角岩;③石灰岩大理岩矽卡岩(极少)。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特征

Ⅰ号矿体(Ⅰ):该矿于矿区北部李坑顶—银坑坦一带,沿F1-8断裂破碎带呈脉状产出,走向长约600m,倾向延深89~166m,厚0.38~4.37m,平均1.78m。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延伸,膨大缩小、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常见,产状变化较大,局部反倾,总体走向约NE5°,F3断裂以北倾向东,总体倾角85~88°,F3断裂以南倾向西,总体倾角60~70°。该矿体主要为一盲矿体,埋深0~106m,赋存标高260~493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约200m标高)之上。顶底板近矿围岩为硅化、绿泥石化碎裂花岗岩,岩石硅化强烈,属坚硬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有一组倾向东、倾角小于25°节理,节理间距一般>1m。矿体保有资源量(333+334):矿石量440.29kt, Pb金属量7670.9t,Zn金属量6915.8t,Ag金属量30.3t。

3.2 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针铁矿,其次为毒砂、铜兰、孔雀石等;镜下鉴定表明:金属矿物主要呈它形粒状相互伴生,其中闪锌矿、黄铜矿粒径较大,达0.25~1.25mm,但部分黄铜矿以乳滴状包裹体赋存于闪锌矿中;方铅矿、毒砂粒径较小,一般为0.05~0.3mm。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银坑坦铅锌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断裂破碎带)交代型矿床,其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均与燕山中晚期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有关。

(1)新兴岩体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后,其中段(新兴县城-恩平市区之间)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并未停止,而仍处于较为活跃状态,并在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中形成了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北东-近南北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以及燕山四、五期花岗岩体,在这些漫长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伴随长期而广泛的热液活动,热液将深部成矿物质活化沿断裂等通道迁移到特定部位沉淀成矿,从而形成多达数十个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点)。银坑坦区段处于中和圩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接触带最近处仅430m,断裂构造发育,具有内生热液矿床的良好的成矿条件;

(2)矿体呈脉状产于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新兴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化分布严格受断裂破碎带制约;

(3)矿石金属矿物组合与内生中温热液矿床矿物组合一致,矿石及围岩蚀变亦属典型的内生中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类型;

(4)矿体中矿石矿物常集中于顶底板附近形成块状、条带状矿石,说明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但矿体内构造岩角砾及富矿包两侧围岩中见浸染状、星点状、团块状铅锌矿化,说明成矿过程存在交代成矿作用。因此,该矿床成矿作用应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

4.2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银坑坦矿化富集地段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与其它走向断裂交汇部位;断裂破碎带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尤其是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区内铅锌多金属矿化均伴生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是本区铅锌多金属矿的直接找矿标志;Ⅰ号矿体(Ⅰ)常伴生有白色大脉型石英脉,该类石英脉易形成天然露头并较易发现,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5 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上,本区处于新兴岩体的岩瘤突起部位(新兴县城-恩平市区之间)。燕山中、晚期,该区域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北东-近南北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以及燕山四、五期花岗岩体,在这些漫长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长期而广泛的热液活动,热液将深部成矿物质活化沿断裂等迁移到特定部位沉淀成矿,从而形成该区域多达数十个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点)。银坑坦区段处于中和圩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接触带最近处仅430m,断裂构造发育,具有内生热液矿床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2)银坑坦区段已发现了六个铅锌矿化体,其中F1-8断裂已发现长达600m、延深达166m、厚0.38~4.37m的矿体,Ⅰ号矿体(Ⅰ)深部可能存在埋深更大的隐伏矿体,亦即沿倾向该矿体的矿化亦呈现串珠状分布,具尖灭再现特征;

(3)银坑坦区段东缘至中和圩岩体接触带之间,分布有4条北东向断裂;而银坑坦区段北缘至大石头一带, F1-8断裂及中和圩岩体接触带相距百余米大体平行向北延伸。以上两地段成矿地质背景与银坑坦区段十分相似,且分布有羊东坑铅锌矿点,推测其具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远景。

综上所述,银坑坦区段及其东、北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好,进一步有可能发现大中型矿床。

参考文献

[1]于长春.矿床学.冶金工业部干部地质干部学习班.1978.

[2]贺同兴,张树业,卢良兆.变质岩岩石学.中国工业出版社.

[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四队.广东省新兴县河头镇铅锌矿普查项目勘查区银坑坦区段铅锌矿普查报告.

上一篇:云南省个旧锡钨矿床特征分析 下一篇:广东省鸡啼石钨钼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