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53和CE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04 02:41:17

CA153和CE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糖蛋白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6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前后血清CA153和CEA,并与12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结果 I期乳腺癌与良性肿瘤组比较CA153、CEA差异无显著性(P>0.05),II期、III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 平均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P

[关键词] 乳腺癌;糖蛋白抗原153;癌胚抗原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复发和转移,因此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准确评价疗效,都极为重要。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CA153、CEA等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乳腺癌诊治与监测的辅助指标。本文对36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CA153和CEA进行检测,以评价其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或化疗的乳腺肿瘤患者的诊疗信息,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等)、临床及病理诊断、血清CA153和CEA检验结果等项目,剔除临床资料不全者。本次调查乳腺癌(瘤)患者362例,年龄23~76岁,中位年龄46岁。

1.2 病例分组 乳腺良性肿瘤组: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肿瘤。I、II、III期乳腺癌组:临床诊断为乳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I、II、III期。IV期乳腺癌组:临床诊断为乳腺癌,经CT、B超或ECT证实有远处转移,未手术,在本院接受化疗4个周期以上;术后无复发组:乳腺癌手术后2年以上,未查出局部复发或转移;复发转移组:乳腺癌术后2年以上,经CT、B超或ECT检查证实有远处转移,在本院接受化疗4个周期以上。

1.3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CA153、CEA检测,使用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A153和CEA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CA153、CEA正常参考值分别为25ng/ml、3.4U/ml ,高出此正常值范围判为阳性。

1.4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按国际抗癌联盟TNM分类分期标准执行,分为四期;乳腺癌化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执行,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四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之间CA153、CEA平均水平的比较用t检验,不同组之间CA153、CEA阳性率的比较用u检验。

2 结果

2.1乳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CA153、CEA比较 在乳腺癌I期中,CA153、CEA平均水平与良性肿瘤组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1.83和1.11 P>0.05)。乳腺癌Ⅱ、Ⅲ期中,CA153、CEA平均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3.98、3.29和3.10、2.57 P

2.2 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A153、CEA的变化 206名乳腺癌手术患者中,随访124例。表2结果显示,手术后无复发转移的患者与手术前比较,CA153、CEA 平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1.31、0.64 P>0.05),阳性率差别也无显著性(u分别为0.73、0.86 P>0.05)。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组患者CA153、CEA 平均水平高于前两组(t分别为11.37、15.06和11.11、15.03 P

2.3 化疗效果与CA153、CEA的关系 表3结果显示,乳腺癌化疗四个周期后,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患者CA153、CEA平均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别有显著性(t分别为9.18、13.32和25.79、32.71 P

2.4 乳腺癌不同部位转移时CA153、CEA的测定结果 在156例IV期(有转移)乳腺癌患者中,转移部位主要有骨、远处淋巴结、肝、肺和多脏器转移。表2结果显示:骨转移时CA153升高最明显,肝转移时CEA升高最明显,多脏器转移时CA153和CEA均明显升高。

4 讨论

血清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糖类抗原,它位于肿瘤细胞膜,当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蛋白酶和唾液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从而导致细胞表面抗原凋落,使血清CA153含量升高[1]。CA153是目前公认的对乳腺癌较为特异的标志物,与乳腺癌分期明显相关。但单项检测CA153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且CA153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很少超过正常值范围,不宜用于早期诊断[2]。CEA是具有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的一类酸性可溶性糖蛋白,它存在于正常胎儿的肠道中,最新研究认为[3],它是由胎儿细胞的有关基因所调控,当某些细胞(肿瘤)的基因调控受损后能重新启动胎儿蛋白的合成,致使患者体液中CEA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A153、CEA在Ⅰ期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在正常范围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期、Ⅲ期患者虽然高于良性肿瘤组,但阳性率最高仅为17.4%,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不大。但156例乳腺癌Ⅳ期患者血清CA153、CEA的平均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及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P

文献报告[4],血清CA153水平升高与乳腺癌肿瘤负荷增加呈正相关,治疗有效,肿瘤负荷减少,血清CA153水平下降;反之若出现复发或转移,肿瘤负荷增加,则血清CA153水平升高。对手术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出现复发转移者,其血清CA153、CEA上升幅度较大,阳性表达率较高,其中有5例患者在发现转移灶之前6~9个月血清CA153已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IV期乳腺癌患者经化疗病情得到缓解后,血清CA153和CEA明显下降;而化疗无效者,血清CA153和CEA可持续维持在高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血清CA153、CEA水平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动态观察CA153、CEA变化,对于判断乳腺癌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或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CA153、CEA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意义不大,但在判断疗效与监测转移、复发时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同时 CA153、CEA水平与转移部位及病灶数目多少、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胡惠芳,杨永青. 156例乳腺癌术后动态检测血清CA153和CEA的临床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5):351353.

[2] 陶苹,张真均,高泽君.265例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CA153和CEA检测分析.中国肿瘤,2008,17(9):818820.

[3] 沈均南.AFP、CEA、SF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齐鲁医学检验,2004(2):33.

[4] 聂建云.血清CA153在乳腺癌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中华综合医学,2003,3(2):979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直肠癌联合膀胱切除1例 下一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